24H直播

第2級保育類黑鳶族群數回升 屏科大團隊趁繁殖期繫放研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的黑鳶列為第2級珍貴稀有保育類,數量一度不到200隻,不過近年來,族群數量逐漸回升,在去(2024)年就記錄到945隻,其中有一個族群在曾文水庫穩定生活。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團隊把握黑鳶的繁殖期,希望透過繫放,理解黑鳶的生存現況。

搭乘南水署的工作船,屏科大的研究人員透過望遠鏡尋找巢位。曾文水庫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水庫,台灣的黑鳶大約有十分之一住在這裡。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助理黃筠傑說明,「這邊的族群量大概是50到100之間在波動,這邊的族群就是習慣會在水邊築巢,因為這邊的主食,牠們是吃魚的。」

黑鳶的巢築在岸邊的樹上,仰賴專業的攀樹師上樹,把黑鳶寶寶帶下來,讓研究人員進行基礎測量。

黃筠傑表示,「大概26天大左右,牠們大概是50天左右可以離巢,772克,我們有腳環跟牠的血樣,我們就可以做以後的飛行辨識,因為有牠的基因樣本,我們就可以去做後續的分析。」

裝上腳環,未來透過追蹤,研究人員有機會掌握個體的生存情形、移動範圍與曾文水庫的整體族群變化。

黃筠傑指出,「因為黑鳶其實有一點點的社會性,就是牠會群聚,所以我們只要追蹤幾隻,每個族群追蹤幾隻,牠們就會帶領我們到適合黑鳶的棲地。」

雜食性的黑鳶在其他國家是普遍存在的物種,在台灣卻面臨農藥毒害、棲地消失等問題而數量稀少。透過研究增加對牠們的了解,有助於進行更有效的保育行動。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