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消失草鴞面臨生存危機 學者估全台僅餘約300隻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的貓頭鷹大部分住在森林,只有一種住在草叢裡,那就是被列為一級保育類的草鴞。牠們主要棲息在低海拔的草生環境,面臨嚴重的棲地消失危機因而數量稀少,學者估計全台灣的數量大約300隻。一起來了解草鴞的習性,以及如何避免牠們消失。
想了解草鴞的需求,屏科大團隊在牠們可能活動的地點設立棲架,透過自動相機記錄草鴞的日常。
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洪孝宇表示,「我們靠這些野地的棲架,其實發現了滿多草鴞會穩定出沒的地點,我們就歸納出一些特徵,比如說像這種草,這個就是草鴞很喜歡的白茅草。」
草鴞以老鼠為主食,也在草叢裡築巢,草生地是關鍵,但牠們的棲地很多已經被開發,現有的棲地變動快速,還有外來種植物入侵等問題。
洪孝宇說明,「牠們的棲地會受到的擾動非常多,除了洪水之外,再來就是火災,或者是一些外來的植物,像這個是南美蟛蜞菊,這種攀爬性的,甚至是比較討厭的美洲含羞草,刺非常多的,都會把白茅給覆蓋掉。」
台灣西南部地區的草生環境已經非常少,現存的棲地中,沙崙農場面臨大規模開發的挑戰。
台南市政府規劃了面積84.25公頃的沙崙健康園區,另外南科管理局籌設生態科學園區,面積高達500公頃。民間團體建議,在規劃園區配置之前,先進行嚴謹的生態調查,迴避草鴞棲息熱點。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認為,「應該是先做完調查,給了這些資料之後,我們再去做整體評估,區位要怎麼擺,然後怎麼避開、怎麼樣去跟這個環境融合。」
棲地消失是草鴞最大的危機,想幫草鴞,需要積極保住現存的合適棲地、導入管理機制,避免棲地劣化,另外還可以復育白茅草來增加棲地,多管齊下,為草鴞保住更多生存空間。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