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特約獸醫師酬勞低?為何豬農先問「獸醫佐」?【新聞實驗室】
為何豬農僅找獸醫佐?與獸醫師差異?
台中梧棲的養豬場從10月開始,陸續有豬隻因不明原因死亡。豬農第一時間只打給王姓獸醫佐,卻沒有找特約獸醫師,被質疑程序出問題,找「獸醫佐」跟找「獸醫師」有差別嗎?
非當事獸醫佐陳勇稱說明,獸醫佐的工作內容其實跟獸醫師相近,在訓練的過程也非常相近,主要差別在於學歷。

過去,獸醫佐執照是以高職學歷報考專技人員普考,但從2009年起停辦;獸醫師則要就讀大學獸醫科系才能報考專技人員高考。修正《獸醫師法》後,獸醫佐必須在獸醫師指導下協助執行獸醫業務,不能填發診斷書、處方或開具證明文件。

而且《畜牧法》規定,每家畜牧場都要有合作的獸醫師,遇到家畜、家禽發病率達到10%以上時,獸醫師也要在24小時內報告當地主管機關。既然一定要找獸醫師,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豬農沒找獸醫師?

這次台中豬場的特約獸醫師也曾經問,為什麼出事不找他?豬農回答:「因為你不賣藥又不收錢,不好意思麻煩。」
特約獸醫酬勞低 有些還免費掛名?
非當事特約獸醫師劉建鋒認為,以目前的收費基準來講,不會是專責特約獸醫,因為酬勞甚至連油錢都付不起,客戶也不可能付出診費。
目前特約獸醫師酬勞費參考標準是各縣市自行擬定,依據畜牧場規模,每場大約一個月500到3000元不等。因為收入微薄,許多經濟動物的獸醫會像劉建鋒一樣,主要在飼料廠、疫苗或藥商工作。
劉建鋒表示,自己今年最少簽35場,只有2場收費、其他都沒收費,大多是老闆的客戶或公司大客戶,如果堅持要收費,那牧場主就會說「可是別家的不收費、別家的獸醫簽免錢」。
專做家禽場的劉建鋒直言,畜牧場在找特約獸醫,大多會先請合作或認識的幫忙簽免費,因此酬勞費也「只是參考」。
屏科大獸醫系教授林昭男指出,如果特約獸醫不帶產品怎麼去跟客戶接觸、怎麼賺錢?所以這是一個未來可以去改進的,因為以日本或歐洲來講,他們有所謂的經濟動物診所或動物醫院,就真的是去看病不帶產品的。
特約獸醫淪附加服務?丹麥醫療與賣產品分開
長久發展出來的合作方式與人情,是畜牧場不好意思麻煩獸醫師的原因,那為什麼轉而找獸醫佐?陳勇稱認為,獸醫佐在牧場溝通的第一線,大部分都是以台語為主,早期獸醫佐常待在牧場,獸醫師大多有疾病才會過去。
劉建鋒表示,沒執業的獸醫佐雖然不能與畜牧場簽合約,可是有的客戶會打電話去問認識的獸醫佐,所以獸醫佐或者是退休沒有執業的獸醫,可能還是部分客戶會先諮詢的對象。
人情壓力或者以賣產品謀生,都讓特約獸醫變得像是「附加服務」。目前在養豬大國丹麥求學研究的獸醫師黃君分享,雖然當地也有類似特約獸醫的制度,但醫療行為是與產品銷售分開。
獸醫師黃君表示,丹麥一年的收費是15萬8千台幣,可以有8次機會到現場拜訪,並提到台灣如果只有一個最低的收費參考,不會有人想要付更多的錢做這件事情。
黃君也觀察到,在台灣豬隻有狀況,常會直接就用藥,但丹麥則是會先讓獸醫師檢查豬隻環境,以及排除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最後才會以開藥的方式解決。
黃君認為,當我們可以用藥物跟疫苗來維持收入的時候,獸醫師的專業服務有時候其實就變成免費,因為農民會覺得你就是要讓我問。
獸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譚大倫指出,政府應該要嚴格的規定,只有特約獸醫師開立的處方箋才能夠買到藥。
經濟動物獸醫僅6% 足夠應付疫情嗎?
在酬勞低的環境下,台灣投入經濟動物的獸醫師只有6%,負責防疫的公職獸醫師則占17%,絕大部分67%獸醫師選擇伴侶動物醫療。

劉建鋒直言,「畜牧的獸醫可能薪水頂多給到4萬,做到要死然後要去拚,可是小動物診所我同學進去第一年領到7萬,再來8萬、9萬。」
陳勇稱表示,「醫院跟牧場的環境怎麼比?你會忍受你辛苦栽培出來的孩子,去牧場可能環境沒有那麼好,然後又熱又沒有冷氣。」
譚大倫認為,應該提高每一場的價錢,然後確實要求獸醫師該做的事,譬如說必須要每個月去豬場巡幾次,否則將難以應付像非洲豬瘟這樣的事件,「其實我們去跟各地的動保處或防疫所了解,他們現在的能力根本就不足以應付這麼多畜禽場發生的問題」。

目前全國共有1.7萬家畜牧場,雖然畜牧場簽訂特約獸醫師不一定要是畜牧場專業,但大多還是會以經濟動物獸醫師為主,若換算下來每人平均要分攤將近50場。
屏科大獸醫系教授林昭男指出,「理論上應該要相配合數量的獸醫師,可是當今天沒有的時候,當有疫病發生的時候,這個獸醫師能夠去應付那麼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