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
-
澳科學家創簡易「青蛙三溫暖」 拯救瀕危樹蛙免疫致命真菌
|環境自1980年代起,蛙壺菌就是全球兩棲類生物的最大威脅,已導致500多種蛙類數量衰減、90多種蛙類滅絕。近期有澳洲學者發現,只要溫度達28℃就能有效抑制蛙壺菌生長,因此研發出用小型溫室製成的簡易「青蛙三溫暖」,成功讓瀕危的綠紋樹蛙對蛙壺菌產生免疫能力。
-
超商包裹見活體鬃獅蜥 自中國廣州走私來台
|環境新北動保處日前接獲民眾通報,超商內出現一隻紅色蜥蜴,工作人員到場後馬上發現一個來自中國廣州的破損包裹,走私運送2隻活體鬃獅蜥來台。動保處緊急約談相關人員,依法裁處1萬元罰鍰並沒入蜥蜴。
-
台東熱氣球煙火秀擾野鳥棲息 公所承諾明年調整
|生活台東縣熱氣球嘉年華會夜晚的光雕煙火秀吸引許多遊客觀賞,但地點是在國家級重要濕地,因此在地的保育團體就發現,煙火噪音會嚇走正在繁殖和棲息的野鳥,加上近兩年來的調查,只要一施放工業級噪音的煙火,24小時後,濕地有些鳥類數量有急遽下降的趨勢,呼籲鄉公所和縣府不要再到濕地舉辦類似的活動。
-
香港海洋公園雙胞胎貓熊滿周歲 園方照顧者社群分享成長點滴
|全球在香港海洋公園出生的一對雙胞胎貓熊,今(15)日正好屆滿1周歲,牠們可愛的萌樣圈粉無數。負責照顧牠們的園方人員梁家綸,因為經常在IG上分享牠們成長的點點滴滴,也擁有廣大粉絲,被暱稱為貓熊老爹。貓熊老爹說,他把貓熊當作自己的家人,看著牠們平安健康長大,他也感到很開心。
-
南非嗅探犬幫尋瀕危龜 搜索效率達人力5倍
|全球狗狗敏銳的嗅覺,讓牠們常在重大場合裡肩負著協助尋找生存者、毒品甚至是追捕犯人的重要任務,南非就有「嗅探犬」,利用敏銳的嗅覺,協助科學家尋找全球極度瀕危的「幾何星叢龜」,為保育瀕危動物盡一份心力。
-
-
國內出現「兔熱病」 疾管署:接觸動物著愛洗手
|疾管署公佈十年來頭个「布氏桿菌病」帶病入境案例,是一名北部的50外歲男性,4月捌去中國新疆旅遊,去摸羊佮馬了後無洗手,轉來臺灣就發病蹛院,目前已經平安出院。另外,國內也出現三冬來頭例「兔熱病」本土病例,疾管署提醒,這兩種病是人和精牲攏會感染的病,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新聞標題及導言皆為台語文)
-
7旬婦發燒無力染兔熱病 近3年首例本土病例
|生活疾管署公布近十年來,首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個案是一名北部50多歲男性,4月曾經到中國新疆旅遊,接觸羊隻和馬匹後沒洗手,返台後發病住院,所幸經過治療後已經康復出院。另外國內也出現近3年來首例兔熱病本土確定病例,疾管署提醒,這兩種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呼籲民眾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並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
海冰流失迫北極熊陸上捕食 體內驗出PFAS污染物
|全球北極暖化加劇,衝擊依賴海冰捕獵的當地居民與野生動物。為研究極地環境對北極熊的影響,挪威極地研究所前往斯瓦爾巴群島採集北極熊的脂肪與血液樣本,結果發現體內含有永久性化學物質PFAS(批法斯),專家認為可能跟海冰減少、北極熊改變覓食方式有關。
-
二度闖雞舍黑熊「阿里曼」野放滿月 追蹤動態無重返卓溪跡象
|環境台灣黑熊「阿里曼.西肯」曾二度侵擾花蓮卓溪鄉部落雞舍,今(2025)年7月再度野放後,林保署今(6)日發布野放滿月的阿里曼動向,並未出現重返卓溪的跡象,也將會持續追蹤阿里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