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
-
澳洲野生動物頻遭遊蕩貓攻擊 民團籲限制養貓範圍
|全球澳洲的一些小型野生動物經常被流浪貓或者在外面趴趴走的家貓攻擊傷重死亡,讓瀕危動物的復育相當困難。有民間團體和地方議會建議修法,規範把貓養在貓舍裡,但是貓主人認為根本難以執行。
-
黃喉貂現身池上山脈山腳 學者:未來可能建立穩定族群
|地方保育類野生動物「黃喉貂」,過去主要活動區域在中央山脈、海拔300到3900公尺的原始森林,不過上個月在池上海岸山脈山腳下發現到2隻黃喉貂。專家說,黃喉貂活動力強,活動範圍大,隨著數量增加,可能擴大活動範圍。
-
玉井沙田里頻遭野豬侵擾 香蕉、芭樂遭大肆啃食
|地方台南玉井地勢較高的沙田里近來屢傳山豬侵擾事件,到目前已有10處園區被闖入,有植株遭啃食、破壞,像是即將收成的芭樂和香蕉等作物嚴重毀損,讓附近居民恐慌。根據市府農業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今(2025)年初的調查,當地曾短時間內目擊到6、7隻山豬出沒,是否為同一群仍待釐清。
-
日本長野野生獼猴破壞作物 官方組驅猴隊控制行蹤
|全球日本長野地獄谷公園稱為雪猴的獼猴,在冬天泡湯的美景既可愛又療癒,每年吸引許多觀光客造訪,不過當地民眾對於這種野生動物卻是又愛又恨,因為牠們一方面帶來觀光財,另一方面也經常跑到民宅偷食物或破壞農作物,在屋內亂砸雞蛋亂開烤箱,弄得一片狼藉,就讓主人非常生氣。而根據日本官方2022年的報告,野生動物所造成的農損達到156億日圓,大約是33億台幣,其中野鹿、野豬和猴子所造成的損失,就佔了約70%。現在長野居民會組成巡守隊來驅趕獼猴,但是也有人主張加以撲殺,如何讓人猴和平共存成了傷腦筋的問題。
-
臺中潘場防颱干焦崁布篷 民眾批評傷過凊彩
|台語新聞臺中12搭埋phun場欲擋風颱,是佇埋phun場頂懸崁布篷,閣用柴、石頭共硩咧,這款做法就引起民眾批評,質疑按呢做,非洲豬災的防疫措施敢有好勢?火鍋崁蓋,都閣較勇。(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小公熊闖花蓮卓溪部落被捕獲 體態瘦弱送醫檢查評估是否野放
|地方花蓮卓溪鄉三笠山部落的民眾,在昨(9)日早上通報有黑熊入侵與抓雞,林保署花蓮分署隨後前往當地,設置紅外線相機以及誘捕桶,在晚上捕獲這隻黑熊是小公熊,體態消瘦看起來營養不良,已經送往台東的野灣醫院檢查,是否適合野放還要再評估。
-
台中廚餘掩埋場加固挨批過粗糙 環團憂若外溢曾病毒傳播風險
|地方鳳凰颱風即將來襲,台中市12處廚餘掩埋場進行防颱作業,卻被民眾質疑太過粗糙,環保團體更擔憂若廚餘溢流出來,防疫可能功虧一簣。環保局表示已照環管署指示加固,廚餘上方有50公分覆土,現在已是盡全力防颱。
-
AI雷達追蹤北極熊動態 保育組織盼減少人熊衝突
|全球氣候變遷造成北極海域冰原縮減,北極熊棲息地被破壞,因此往南遷移,進入到社區或農場,引發人與動物的衝突。總部設在加拿大的「國際北極熊保育組織PBI」,這幾年來研究引進具備人工智慧的雷達系統,希望能精確追蹤北極熊動態,可以提前警告附近居民,也能保護北極熊,不受到無謂傷害。
-
AI雷達追蹤北極熊動態 保育組織盼減少人熊衝突
|全球氣候變遷造成北極海域冰原縮減,北極熊棲息地被破壞,因此往南遷移,進入到社區或農場,引發人與動物的衝突。總部設在加拿大的「國際北極熊保育組織PBI」,這幾年來研究引進具備人工智慧的雷達系統,希望能精確追蹤北極熊動態,可以提前警告附近居民,也能保護北極熊,不受到無謂傷害。
-
為什麼野豬是非洲豬瘟重要防線? 染疫風險與影響一次看
|環境台中養豬場出現非洲豬瘟案例,由於日本曾發生家豬染疫後傳播進野豬族群,導致全國多年仍無法撲滅疫情,野豬也成為台灣圍堵疫情的重要防線。專家指出,日前有人傾倒廚餘於野豬棲地,且載運的化製車行經路徑可能與野豬分布區域貼近,都是此案野豬感染的風險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