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
-
5千人附議要求落實安樂死 台灣動物收容碰上哪些難題?
|環境針對遊蕩犬貓氾濫問題,日前有民眾提案要求落實收容所安樂死、強化飼主責任並規範餵食者,獲逾5千人附議,對此農業部回應,將推動安樂死流程制度化並強化宣導。台灣各地收容所不願意執行安樂死原因為何?保育團體又是如何看待此一提案?
-
南迴公路山羌遭路殺 動保團體籲設警示牌
|生活野生動物山羌野外族群數量增加,已從保育類動物降為一般野生動物,但在東部公路上經常傳出路殺。5日深夜在南迴公路大溪路段,又有一隻山羌被不明車輛撞擊死亡,動保團體呼籲有關單位要設野生動物出沒告示牌,提醒用路人小心通行,避免撞到動物又發生車禍。
-
畢生奉獻黑猩猩研究與保育 珍古德辭世享耆壽91歲
|全球享譽全球的動物學家、保育學家與人道主義者珍古德博士,在美國加州巡迴演說途中辭世。她一生投注在黑猩猩的開創性研究,對人類的溯源和研究,留下豐厚的智慧遺產。1977年創立的「珍古德研究所」、1991年創辦的「根與芽」計畫,在保育動物與地球生態工作,都有卓越貢獻。台北市立動物園也發文緬懷感謝珍古德,啟發全球投身保育、共創永續未來。
-
哥倫比亞知名廣場鴿滿為患 當地執行雄鴿絕育計畫
|全球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著名廣場,鴿子太多成了麻煩,不少遊客還會買飼料來餵食,讓環境越來越髒。當地政府和大學合作,不用捕殺,改以雄鴿絕育方式,抑制求偶、減少繁殖,從源頭控管數量。
-
山羌現蹤北市信義區停車場 動保處捕捉後野放山區
|環境台北市信義區地下停車場出現山羌,民眾在直播時拍到,趕緊通報動保處,山羌被捕捉後由動保人員載到山區野放。有專家指出,保育觀念變好、天敵又減少,山羌有增加趨勢,不少農民通報作物遭到山羌破壞,「人羌衝突」存在隱憂。
-
台南沙崙擬設生科園區 民團憂衝擊農場及草鴞生態
|地方台南沙崙生態科學園區籌設計畫,已獲國發會審議通過,未來面積531公頃的地將成為南科四期園區。不過外界則擔憂,沙崙農場生態豐富,也是台灣特有亞種草鴞主要的棲地之一,可能會受到衝擊。南科管理局則強調,已經啟動生態先行作為,會謹慎來籌設。
-
-
上百野鳥遭毒死 池上鄉環保團體辦動物普渡
|地方台東縣池上鄉地方環保團體發起野生動物普渡,由於今(2025)年池上鄉發生上百隻野鳥被毒死在稻田的事件,毒物化驗是劇毒農藥,地方環保團體特別結合中元普渡,發起池上米環境友善宣言連署,在未來池上米比賽時,要將減用農藥與動物共生的環境友善措施,也納入評比。
-
-
AI生成「鳥媽媽為雛鳥擋雨」影像 研究示警恐威脅生態保育
|環境刊登於《保育生物學》期刊的一篇最新文章指出,AI人工智慧生成的野生動物影像,可能扭曲民眾對生態的理解,甚至威脅保育工作。作者表示,許多社群使用者會藉由發布逼真、鮮明的AI動物影像換取點閱,但像「鳥媽媽為雛鳥擋雨」這類擬人化的描繪,反而容易讓觀眾誤以為動物帶有「母愛」等人類情感,進而曲解動物實際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