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聖地牙哥的野生動物園,日前一隻長頸鹿寶寶希圖妮出生。但牠一出生,一雙前腳的膝關節就有缺陷,導致形成「膝反屈」。為了讓長頸鹿寶寶未來能正常生活,動物園請來製作矯正器的專家,為牠量身訂做膝蓋護具,還在護具畫上長頸鹿花紋,讓希圖妮恢復正常行走能力。
現在正值西瓜產季,花蓮壽豐鄉的西瓜田裡卻有一種很特別的西瓜外表被環頸雉啄出許多小洞,由於不影響品質,農民反向操作推出環頸雉認證西瓜,反而受到歡迎,也能避免浪費食物。
曾多次誤入人為陷阱的台灣黑熊711,今年4月帶著新編號568異地野放,上周五衛星訊號卻突然失聯,林務局發動搜索,9日在南投仁愛鄉一處林地發現黑熊遺體。由於黑熊遺體遭掩埋、身上有明顯外傷,學者評估應是人為致死,林務局已報請保七總隊偵辦。
針對原住民狩獵,大法官去年做出解釋,指出現行法令規定獵捕活動需事先申請,欠缺合理彈性,有違憲法比例原則。為此,主管機關林務局打算修正《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原住民族支持,但不滿動保團體抹黑他們造成生態失衡;動保團體則不滿林務局開放狩獵保育類動物,雙方前後來到林務局陳情抗議。
為了防止石虎被路殺的風險,苗栗縣府去年起在卓蘭的老庄溪設置野生動物的跨越通道,在完工後的第436天監測到首次石虎的利用,是從上方穿越並跨越到對岸。石虎專家表示,目前在苗29線和台13線,都有利用箱涵設置跨越道路的石虎通道,預期可達到減低路殺,和棲地的破壞的影響。
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是生態旅遊熱門地點,近期公園內舊鐵道大橋上,新增一處廢棄火車廂所改裝成的旅館。在這個旅館內,不但能從高處飽覽河谷生態與美景,還有機會遇到好奇的野生動物訪客。
台灣獼猴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後,動保團體已經接到1百多件違法飼養獼猴通報。這些獼猴多半被養在鐵籠,生活環境惡劣受嚴重折磨,動保團體呼籲相關單位展開清查和救援。
因為棲地減少、生存環境受到壓迫,澳洲在2月宣布無尾熊列入瀕危物種,現在更進一步改變與無尾熊接觸的觀光模式,讓遊客將這個可愛的物種,真正當成野生動物,減少與人的肢體接觸,並教育大眾一起保護這個瀕危物種。
委內瑞拉的經濟在美國制裁與疫情作用下持續低迷,政府無力顧及野生動物保育,多數要靠民間付出。當地一對夫婦,把自家變成了可愛動物樹懶的救援中心,協助遭遇交通事故或觸電而受傷的樹懶復原,重返野外生活,2年來已經拯救了上百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