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
畢柳鶯倡議多年「斷食善終」石崇良:非常規醫療需更多討論
|生活衛福部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畢柳鶯,近年來倡議讓無意識長期臥床者「斷食善終」,在網路上引發正反議論,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1)日受訪時強調,現行法規針對末期病人已有安寧療護與預立醫療,斷食善終並非常規醫療,還需更多討論。
-
衛福部預告修正醫美特管辦法 將分級限制執行醫師資格
|生活為了提升醫美品質,衛福部日前預告修正《醫美特管辦法》,將美容醫學分成三級,並限制執行醫師資格,例如風險最高的隆乳、臉部削骨等特定美容醫學手術,僅限整形外科等十大專科醫師才能執行。
-
癌友生育保存補助試辦審核數少 醫療團體盼落實知情權
|生活癌症患者因部分療程可能破壞患者的生育能力,近期國健署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統計今(2025)年9月1日至10月底,僅43名癌友通過審核。醫療團體認為,因為多數病患不一定知情,治療過程可能破壞癌友生殖能力,建議現行治療計劃書,應將生育環節納入評估,落實患者知情權。
-
與醫療廢棄物焚化爐當鄰居|大里居民反對許可證展延【我們的島】
|地方台中市大里區有一座處理醫療廢棄物焚化爐,每月核准焚燒160噸甲級有害事業廢棄物。當地居民抗議業者違規紀錄多,空氣中經常瀰漫臭味。業者五年前曾經承諾遷廠,如今廢棄物處理許可證即將到期,持續申請展延,居民憂心只能生活在空污之中。
-
醫師組團開船跨海看診,為離島醫療補上缺口【獨立特派員】
|地方台灣離島的醫療資源長期處於匱乏狀態,尤其是在二級以上的離島,醫療困境更加嚴峻。以澎湖七美為例,島上超過兩千位居民僅仰賴一間衛生所和兩位駐地醫師提供醫療服務,缺乏其他診所和專科醫師的支援。導致當地居民經常面臨被誤診或延誤就醫的風險,嚴重影響健康權益。為此,澎湖縣衛生局和台南市醫師公會聯手,開創「釣遊並醫療」計畫,為離島居民建構更安全的健康守護網。
-
賴清德:明年健保總額破兆 將用於提升醫療品質、穩定人力
|社福人權總統賴清德今(8)日上午在衛福部長石崇良陪同下,出席台灣醫學週,宣布政府連續兩年健保採取高推估,明(2026)年健保總額突破1兆元,創歷史新高。對於「健保補充保費」改革風波,石崇良語帶幽默表示,有專業的醫師總統,當部長壓力很大,他會廣納蒐集意見,持續推動改革。
-
稱籌措醫療費在台乞討 2俄籍男遭移民署驅逐出境
|社會近來嘉義台南等地都有民眾發現,兩名外國籍男子在街頭擺放寫有「銀行卡遭凍結、籌措醫療費」的紙板,以自身慘況向民眾乞討,一共募得7千元,由於兩人持觀光簽證入境,乞討行為違反入《入出國及移民法》,遭驅逐出境。台南市警局則被冒名要招募拍攝宣導片臨演,警方趕忙緊急澄清、目前無人因此受害,全案擴大追查中。
-
醫學中心看診擬增50%部分負擔 無轉診單就醫費用估近1800元
|社福人權為了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健保署計畫實施,若無轉診單就到醫學中心就醫,將加收50%部分負擔,希望輕症患者多利用診所就醫,新制最快明(2026)年下半年上路。不過醫改團體擔憂,民眾未必清楚輕症的定義,呼籲衛福部應公布健保改革時程表,才能減少醫學中心重門診而輕重症的亂象。
-
醫師高工時、薪資停滯 制度未改善恐衝擊台灣醫療
|生活台灣醫療人員的工作環境越來越嚴峻,根據調查住院醫師平均每月工時經常超過300小時,而主治醫師的月工時也達到196小時,醫師在面臨高壓的環境下,還得無酬加班,導致身心俱疲。如果制度面和醫院經營端不能立即改善,醫師出走,恐怕會對台灣醫療產生重大衝擊。
-
X光、電腦斷層檢測名畫 義國米蘭展覽結合醫療科技
|全球醫療科技不只用在醫院,也能守護藝術珍品,在義大利米蘭一場跨界展覽就運用了X光與電腦斷層等精密儀器,檢測文藝復興時期畫作的內部細節,展現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全新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