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疾病
-
長者聘外籍看護免評新規上路 罕病基金會盼落實重症優先
|社福人權企業跟罕見疾病基金會舉行活動,要讓罕病家庭照顧者透過打羽毛球來喘口氣,基金會表示,目前罕病病患多為極重症,需要一輩子的照顧,面對80歲以上免評,可聘外籍看護工政策上路,擔心照顧資源被排擠,希望政府能落實重症優先的配套。
-
行政院估普發1萬元需舉債千億 卓榮泰盼赴立院說明實際財政狀況
|政治立法院11日通過國民黨版本特別條例,刪除撥補台電千億,並新增普發現金1萬元。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7)日親自出面說明,目前估算中央約剩下4436億可運用餘額,但特別條例加上普發現金後共需花費5450億元,因此還需另外舉債1014億元。卓揆並強調,要求立院排定議程讓他到立院說明國家財政實際狀況、讓人民公決。
-
軟骨發育不全症新藥納健保給付 估每年省800萬藥費
|社福人權罕見疾病「軟骨發育不全症」影響病人生長,甚至連如廁都造成困難,生活得仰賴他人協助,衛福部健保署宣布,從今(2025)年5月1日起,將全球唯一可治療這種罕病的新藥納入給付,而首位受惠者,就是年僅13歲的許小妹,未來1年將可省下800萬元的藥費。
-
美國關稅恐衝擊藥品 醫籲建缺藥風險分級清單
|政治美國下一波關稅調整可能鎖定藥品,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健保收載藥品中,從美國進口有177項,1年約占健保費支出的10%。醫界擔心,如果製藥成本變貴,售價也會提高,造成廠商無利可圖,藥品有可能退出台灣,導致缺藥。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呼籲,政府應建立缺藥風險分級清單。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癌症用藥都是高單價藥品,呼籲即使漲價也不能影響患者的用藥權。
-
醫院個別總額將上路 健保署拍板保障罕病治療
|社福人權全台醫院個別總額4月即將全面上路,最近傳出有罕病患者就醫時,碰到醫院以「藥品不夠」一度拒收。罕見疾病基金會呼籲,罕病應該排除在總額管制外,才能避免影響就醫權利。健保署先前則拍板定案,罕病的藥品和醫材都排除在總額管制外,讓患者的權益不會因為制度改變而受到衝擊。
-
5月將推7健保新制 軟骨發育不全症新藥納給付
|生活5月將推出7項健保新制,包括首度給付食品嘉惠早產兒,還有預立醫療諮商補助對象擴大等等,今(29)日上午健保署舉辦健保30年健走活動,總統賴清德和歷任健保局長等人都出席慶祝。
-
健保署供新生兒篩檢龐貝氏症 最快出生9天後可獲酵素治療
|社福人權罕見疾病龐貝氏症不只造成病患呼吸困難、肌無力,嬰兒還會因為心臟肌肉衰弱,產生心臟問題,好在台灣醫療團隊建立24小時待命的應變機制,配合健保署的新生兒篩檢系統,讓龐貝氏症的新生兒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結節硬化症表現多樣化 嚴重恐致智能受損
|社福人權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推估台灣病友超過3萬人。但因為疾病表現非常多樣化,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發現,因此健保資料庫登記個案僅有792人。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呼籲,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嚴重可能造成智能受損,影響一輩子。
-
善用眼動輔具,助障礙者以「雙眼」發聲【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重度肢體障礙的孩子,大多伴隨語言障礙,沒有口語能力。但現在台灣有一群老師,讓重症孩子們可以透過眼動輔具說話。孩子們用眼睛看著螢幕,就可以操作電腦,讓這群孩子有翻轉人生、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不過目前眼動課程的資源和師資都不足,身障平權這條路,需要更多人同行。
-
17歲「克魯松症候群」患者 經台大20多次手術後恢復外觀
|文教科技台大醫院今(28)日發表顱顏中心成立2週年成果,一名17歲的男孩是克魯松症候群患者,也是罕見疾病之一,他一出生就因為扁頭、臉縮、凸眼等奇怪外觀飽受外人異樣眼光,所幸台大醫療團隊通力合作,在歷經近20多次手術後,終於讓他恢復近常人的功能及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