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
-
為符永續放牧認證標章 南非養羊業轉型再生農業
|全球南非是全球羊毛的重要供應國,但過去國際買家並不太關心永續議題,現在變成要求出示相關認證,這股壓力也成了轉型契機,讓他們改採比有機農場更強調生態循環的「再生農業」。
-
瑞士建空中水霧灌溉場 研究助森林抗旱
|全球瑞士科學家為了要了解乾燥空氣對松樹林的影響,特別在境內最炎熱乾燥的「費恩森林」,搭建高空水霧灌溉場,實驗發現在相同濕度下,空氣越乾燥,樹木更急著從土壤吸水。
-
高鐵延伸宜蘭環評過關 路線如何規劃?是否有交通轉乘配套?
|生活高鐵延伸宜蘭計畫於昨(20)日召開環評大會,最終在環評委員提出3項建議下過關,將在呈報行政院核定後,爭取於今(2025)年底或明(2026)年初通過設計後發包施工,預計最快可在核定後11年正式通車。宜蘭高鐵路線如何規劃?通車後台北至宜蘭可節省多少時間?是否有規劃轉乘台鐵等交通配套措施?
-
巴基斯坦、印度頻傳雨災 怎樣才算「暴雨」?發生原因為何?
|環境巴基斯坦、印度近期接連發生暴雨事件,導致數十座村莊遭土石流沖毀、數百人死亡。怎樣強度的降雨才算「暴雨」?台灣是否有「暴雨」標準?為什麼印度、巴基斯坦近期會頻繁發生暴雨?除了暴雨之外,還有什麼原因造成當地災情嚴重?
-
翁曉玲稱核電為救命電 林子倫指重啟核三拖慢能源轉型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第2場電視發表會在昨(9)日登場,正方由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擔任,強調核電是救命電,穩定又低碳;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則指出,核廢料有債留子孫的風險,核電延役也可能拖慢能源轉型的速度。
-
全球頻見強降雨致災 異常高溫也現高緯地區
|全球台灣南部前陣子連日的豪大雨造成相當嚴重的災情,而在全球各地也都有類似狀況,大氣科學專家指出,溫暖潮濕的氣流聚集,容易讓雨量集中在短時間在特定地區降下,如果再加上地形效應,會讓山區頻頻遭到豪雨侵襲,而不可避免造成水患與土石流災情。
-
台灣冷能新發展,打造在地節能低碳空調系統【獨立特派員】
|生活今年夏天,台灣各地陸續出現破紀錄的高溫,七月上旬氣象署即多次發布高溫警報,隨著極端氣候常態化,民眾對空調的依賴日益加深,加上醫療院所等場域須配置全天候運轉的空調設備,製冷系統能否穩定運作、是否具備兼顧節能與環保的技術,是這波冷能革命的關鍵。
-
擬取消排放溫室氣體限制 美環保署稱排放無害人體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在二度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對於環境政策又有重大變動。美國環保署宣布,更以排放溫室氣體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等理由,將取消車輛、發電廠和其他行業的所有排放限制。環保人士批評,川普政府完全否認了氣候變遷影響,而這些災害正在美國和全世界發生中。
-
國際法院公布劃時代法律意見 各國有義務避免全球暖化
|全球聯合國國際法院(ICJ)23日公布劃時代的法律意見,指名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應盡哪些行動義務;包括各國應保護氣候,免於溫室氣體排放的傷害,以及傷害氣候系統將面臨的法律後果。這份法律意見雖然沒有約束力,但被認為可左右未來全球氣候行動的方向。
-
科學家分析南極冰層 揭百萬年前氣候之謎
|全球南極終年氣溫極低,下雪也不太會融化,因此雪不斷被擠壓成厚實冰層,保留每個時期的大氣線索。為了破解150萬年前的氣候之謎,揭開二氧化碳濃度與冰河節奏變化的關聯,英國等歐洲10國科學家合作,透過分析2.8公里深的南極冰層,回溯地球早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