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
-
巴黎協定1.5℃目標守不住 學者:台灣減碳也有執行面的落差
|環境2025年全球碳預算報告13日發布,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估較去年增1.1%,巴黎協定1.5°C目標幾乎不可能達成,台灣距2030年減碳28%目標也有落差,政府雖訂定新的減碳貢獻,但有學者認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量未如預期,執行上可能有落差。
-
聯合國:2.5億人因天災流離失所 非氣候危機製造者卻受害最深
|全球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過去10年來,全球氣候相關災害已導致2.5億人流離失所,相當於每天約有7萬人被迫離開家園。該報告強調,這些流離失所者對氣候危機的「貢獻」微乎其微,卻是受衝擊最嚴重的群體之一,且反覆流離失所情況變得愈來愈普遍。
-
COP30巴西貝倫登場 各國同意設立熱帶森林永續基金
|全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10日將在巴西舉行。2025年也是巴黎協定訂定的第10週年,聯合國秘書展古提瑞斯(Antonio Guterres)強調,世界各國沒有履行當時要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內的承諾,是道德失敗跟致命疏忽。我外交部循例協助環境部組團,和國內的NGO團隊共同前往與會。
-
專家稱蝙蝠為自然界無名英雄 保加利亞推保育計畫
|全球晝伏夜出的蝙蝠,暗黑形象讓許多人感到害怕,但是在一些專家眼裡蝙蝠會吃掉害蟲,並且散播種子,其實是自然界的無名英雄,東南歐國家保加利亞就正在積極推動保育計畫。
-
揭溫室氣體濃度增幅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示警成惡性循環
|全球聯合國所屬的世界氣象組織在瑞士發表了「溫室氣體通報」,顯示在2023到2024這一年間,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和增加幅度都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高,並且和全球溫度上升形成惡性循環。
-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創80萬年新高 專家:野火頻繁、聖嬰現象導致
|全球世界氣象組織15日發布最新《溫室氣體報告》指出,去(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已達423.9ppm,是80萬年以來最高。該報告分析,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與過去一年全球野火頻繁、聖嬰現象有關。由於二氧化碳可存在大氣中極長時間,當今排放的二氧化碳,影響可能持續長達數百年。
-
因應AI發展半導體擴廠 中科后里園區轉型提出環差
|產經為了因應AI發展,中部科學園區后里園區規劃轉型,提出第4次環境差異分析報告送審,其中用電量將為原來的2倍,另外溫室氣體排放也隨著用電量增加而提高,開發單位承諾會以總量管制進行控管。
-
「全球臨界點報告」出爐 揭生態系統處崩潰邊緣
|全球最近有一份由科學家和環保人士所撰寫的「全球臨界點報告」出爐,顯示地球已經達到一個災難性臨界點,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關,地球正瀕臨關鍵生態系統崩潰的邊緣,包括亞馬遜雨林枯萎退化,主要洋流系統的崩潰,讓海水暖化也造成了珊瑚礁正在面臨長期衰退情況。
-
法國剩食變商機 醜蔬果變動物飼料
|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越來越大,而你可能沒想到,餐桌上的剩菜剩飯也是造成暖化的重要原因。全球每年丟掉的食物超過10億噸,為了扭轉這樣的浪費,法國想出了新辦法,他們從把外貌不佳的蔬果變成動物飼料到推出剩食福袋,甚至讓廚餘變成新食材,不只減少浪費,也為地球減碳出力。
-
共享機車租借量下滑 桃園iRent退場
|地方桃園市原有共享機車GoShare、iRent插旗營運,但審計處查核發現,共享運具租借量下滑,未達目標值。交通局證實,路邊租還的iRent在7月1日已正式退場,就僅剩GoShare一家營運,強調已要求業者增加車輛,並擴大營運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