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韓國首宗氣候訴訟 農民向韓國電力公社求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韓國有5位農民,對國營的韓國電力公社,提起損害賠償訴訟,他們指控電廠長期以來對煤炭、化石燃料的依賴,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居高不下,加速氣候變遷,進而讓看天吃飯的農民損失慘重。這是韓國第一宗,針對氣候的訴訟案,電力公司是否應該為氣候變遷,和由此造成的農業損失承擔責任?以及這些責任,是否可以量化等問題,引發了各界的關注。

10月連下了18天的雨,天氣好不容易放晴,忠清南道瑞山地區的農民、黃成烈,站在田埂緊盯著收割稻米的工作。韓國位處溫帶,氣溫較低,稻米一年只有一獲。今(2025)年3月插秧時倒春寒,夏季的洪水讓稻子出現真菌病,9、10兩個月又遇暴雨,結實累累的稻稈被雨水打彎了腰,稻穗都發芽了。他預估今年的產量會比往年少20%到25%,再不趕緊收割損失恐怕會更大。

韓國農民黃成烈(音譯)表示,「近幾年來,我們清楚的了解,氣候危機與極端天氣都是溫室氣體造成的,電廠是最大的排放來源,所以我們開始問,為什麼到頭來總是,什麼也沒做錯的農民,承受氣候危機的苦果,難道我們不應該向那些始作俑者索賠嗎?」

黃成烈在內的5位韓國農民,具狀向法院對國營的韓國電力公社,提起了損害賠償訴訟,依據是政府4月發布的年度氣候報告,內容詳述了2024年的極端氣候案例,如何引發了一連串農業災難。代表律師指出2011年至2022年,韓國電力公社與旗下的子公司,溫室氣體排放量佔了全國總量的3成,約佔全球總量的0.4%,因此也應該承擔起農民損失的0.4%。

原告代表律師金藝妮說明,「氣候危機引發的全球損失,每個企業該要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負起多少責任現在已經可以量化,有了這些方式 我們想要計算出,韓國電力公社應該負多少責任,有許多官方與學術研究已經指出,氣候危機對農民造成的損失,我們希望透過整合這些科學證據,建立明確的因果關係。」

原告提請的賠償金是每人500萬韓元,相當於新台幣1萬6547元,外加象徵性的2035韓元,敦促當局把計畫2040年淘汰燃煤發電廠的目標,提前到2035年完成,加快能源轉型的腳步。

金藝妮強調,「目前我們訴請500萬韓元財產損失,我們的目標是索取農民因氣候危機,所蒙受的0.4%損失,韓國電力公社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0.4%,因此他們應該有責任,負擔起農民 0.4%的損失。」

政府數據顯示,2024年再生能源僅佔全國能源結構裡的10.5%,韓電旗下5家子公司生產的電力,燃煤就佔了71%以上。韓電接受美聯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們把減少碳排視為一項重大責任,目標是2030年底之前,要把碳排降到2018年水平的4成。

專家指出韓國政府數十年來,為產業發展、民生經濟,採行的低電價路線,讓韓電背負了200兆韓元債務,限制了電廠現代化以及投資再生能源的能力。

國立首爾大學環境研究學院尹順真教授,對美聯社表示這宗訴訟案極具象徵意義,但問題是全部責任是不是能歸咎在韓電的頭上? 因為低電價人人都受惠。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