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
-
減少溫室氣體 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政治京都議定書生效、到今天剛好滿一週年,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減少溫室氣體的議題、跟自己沒什麼直接關係。這種想法可是大錯特錯,事實上、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會產生溫室氣體,包括開車、用電,甚至沒有做好垃圾分類等等。環保團體今天表示、想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實很簡單,就是稍微改變一下您的生活習慣。 去年的二月十六號、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不過這個希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全球氣候異常現象的國際公約,對一般
-
擬取消排放溫室氣體限制 美環保署稱排放無害人體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在二度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對於環境政策又有重大變動。美國環保署宣布,更以排放溫室氣體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等理由,將取消車輛、發電廠和其他行業的所有排放限制。環保人士批評,川普政府完全否認了氣候變遷影響,而這些災害正在美國和全世界發生中。
-
格陵蘭融冰不可逆 世紀末海平面恐升逾27公分
|全球人類持續排放溫室氣體,已經對地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格陵蘭的冰層已開始大幅度融化,即使現在立即停止暖化活動,也無法逆轉融冰現象,恐將讓全球海平面在21世紀末至少上升27公分,也將對自然生態、全球經濟、甚至人類生存,都造成巨大衝擊。
-
2025溫室氣體盼減10% 環境部長彭啟明:達標不易
|環境環境部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2022年在經濟成長率2.6%的狀況下,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前1年仍下降4%,不過相較於2005年只減少1.77%,距離2025年的10%仍有一大段距離,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坦言,這是一段很大的差距,要達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還是要努力。
-
3大溫室氣體去年增幅創新高 加劇暖化並衝擊生物多樣性
|環境聯合國所屬的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年度溫室氣體公報。報告中指出,包括二氧化碳、甲烷,還有氧化亞氮,這3大溫室氣體,從2020年到2021年的增幅,來到數十年新高紀錄。這不但難以停止氣候暖化,也衝擊地表和水中的生物多樣性。
-
研究:碳預算3年內耗盡 恐難實現《巴黎氣候協定》
|全球歐洲熱浪來襲,英國倫敦週末的最高溫預估高達32℃。因為氣候變遷全球各地都受到影響,而根據科學家在期刊上的報告顯示,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下了歷史新高,因此地球的碳預算將在未來3年內耗盡,而這使得《巴黎氣候協定》要把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1.5℃內的希望變得渺茫。
-
COP29氣候峰會亞塞拜然揭幕 會議焦點有哪些?對全球有何影響?
|全球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於11日在東歐國家亞塞拜然登場,召開為期2週的全球氣候政策討論與協商。COP對於減緩氣候變遷有何作用?這屆的會議預計討論哪些議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全球氣候行動又有什麼影響?
-
醫療院所溫室氣體占近4.6% 衛福部編預算鼓勵減碳
|環境國內缺電危機往往聯想到AI高科技產業,但其實醫療院所也是碳排和用電大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排放比例將近4.6%。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今、明(2025)兩年都有編預算,鼓勵各醫療院所減少碳足跡,學者則建議,能源管理的第一步要先做全面性碳盤查,才能對症下藥。
-
剩食碳足跡佔6%溫室氣體總量 韓國翻轉回收比例達95%
|全球全球每年丟棄14億噸的剩食,這些剩食的碳足跡佔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6%。南韓因為小菜的飲食文化,成為全球剩食比率數一數二的國家,不過2013年政府強制回收廚餘,現在剩食回收比率超過95%,處理過的剩食變成肥料和動物飼料,解決食物浪費的難題;南韓的廚餘回收政策,也成為國際效法的典範。
-
去年總碳排較基準年減4.48% 能源部門排放量最高
|環境環境部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指出國內2023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相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48%,不過這其中能源部門的排放雖然比前一年減少,但相對於基準年則是上升1.1%。近期因核電退場導致火力全開,是否導致碳排增加?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備用機組使用時間有限制,碳排不至於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