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章
-
《住草叢的貓頭鷹》系列二:生態服務給付幫草鴞【我們的島】
|環境「生態給付是一個增加牠們食物安全的方法,因為農田就是牠們覓食的地方。」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洪孝宇說。希望農田也能是安全的棲地,為了讓林業保育署推動的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在2021年上路。參與的農友,守護草鴞的安全與田間豐富的生態,也為消費者提供安心的作物,為草鴞保育增加一絲希望。
-
食藥署修法公告 牛奶經過驗證才通標「鮮乳」
|是在地或者是進口的牛奶,民眾攏霧嗄嗄。食藥署修法公告,未來牛奶愛有政府或者是相關驗證的標章,才會當標示做「鮮乳」,其他的產品干焦會當寫「牛乳」抑是「羊乳」,而且連店家賣的鮮奶茶,未來也愛改名,明(2026)年7/1開始生效。(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乳品標示新制明年7月實施 取得驗證標章才可標鮮乳
|生活坊間許多國產鮮乳、進口鮮乳,不少消費者搞不清楚,也讓鮮乳爭議不斷出現。為了讓消費者更加瞭解乳製產品資訊、避免混淆,食藥署修法公告,未來鮮乳得要取得政府核發或驗證的相關標章才能標為鮮乳,其餘產品則得標示為牛乳或羊乳,像是坊間大家常喝的鮮奶茶,未來也得改名,否則將面臨裁罰,明(2026)年7月1日開始生效。
-
農業部推台灣蚵認證 雲林首批農民通過
|地方雲林縣放養牡蠣面積將近1000公頃,為了避免進口蚵混充台灣出產,衝擊養殖產業,農業部漁業署等單位除推動產銷履歷外,也研擬將大盤販運商納入溯源管理。對此雲縣府農業處表示,縣內牡蠣養殖戶經輔導後已有蚵農獲認證。
-
降低進口牛奶衝擊 咱國酪農望標示愛有差別
|今年開始,紐西蘭進口入來臺灣的牛奶免抾稅。臺灣的業者希望標示,超過30工的袂使寫「鮮乳」。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今仔日(3/14)召開會議,宣佈未來進口入來的,攏寫「牛乳」;抑若臺灣的,愛提著相關的標章,才會當標示做鮮奶。予業者一年的時間準備,明(2026)年七月生效。(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國內牛乳獲標章才能標「鮮乳」 新規擬明年7月起生效
|生活2025年起,紐西蘭液態乳可零關稅進口台灣。為了降低衝擊,本土酪農希望透過標示做區隔,保存期超過30天標示長效乳不能用鮮乳,不過美國、日本都提出意見。行政院食安辦公室14日召開會議,宣布未來進口液態乳要標示為「牛乳」;而國內牛乳也必須取得相關標章,才能標示為鮮乳,規劃將給業者1年緩衝期,在2026年7月正式生效。
-
保護龜,領生態薪水|生態服務給付還守護哪些物種?【我們的島】
|地方「不同隻,不同天,這個月遇到四次。」農友王脩評在他的田裡,遇到一級保育類的食蛇龜。對一些農友來說,龜並不陌生。2024年,食蛇龜與柴棺龜的生態服務給付上路,鼓勵農民友善耕作,讓瀕危原生龜類能有安全的棲息空間。
-
建物耐震規範附錄並無強制性 國土署認有檢討刪除必要
|生活日本九州8日地震,而台灣地處地震帶,建築物的耐震規範受到各界重視,不過監察委員郭文東8日表示,《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內容「附錄A耐震工程品管」寫明原始擬定資料,並無強制性、僅供參考,容易引起疑慮,再加上依據規範取得的耐震標章,與政府都市更新取得的容積獎勵相關,要求內政部等單位檢討。國土署也坦言,規範是起草時依照歐美經驗加入的參考內容,相關法規行之多年,附錄確實有檢討刪除的必要。
-
新版「鮮乳標章」上路 從代碼辨識國產冬夏鮮乳
|生活農業部新版鮮乳標章上路,新增「臺灣鮮乳」字樣增加辨識度,讓民眾在選購時不用擔心跟國外品牌搞混。政府依據實際產製的合格鮮乳核發鮮乳標章,並以代碼標示期別,注音符號代表夏期品;英文符號則代表冬期品。
-
池上 藝術之路|把家鄉的文化留下來【我們的島】
|地方台東池上是國內冠軍米的搖籃產區,其實二十多年前,除了開始追求嚴謹的種稻品質,也希望打造農村成為藝術之鄉。隨著時間流轉,池上米維持高品質,池上鄉的文化氣息,也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