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向來被國人視為養生食品,不過美國最新立法,將芝麻列為第9大過敏原清單,而事實上我國早已在5年前就已公告食品過敏原標示,將芝麻列為強制標示項目之一。醫師警告,芝麻過敏反應症狀類似於花生,嚴重的話可能導致休克或死亡。
日前有民眾在臉書社群發文,說到台南花園夜市氣球攤射氣球,最後結帳被要求支付5200元,引發關注,對此,台南市市場處、經發局24日晚間也會同消保官大陣仗前往稽查,確保消費者權益。
食物浪費的情形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一個原因跟所謂的「最佳賞味期限」標示有關。消費者以為過了期限,就代表產品不安全而丟棄。對此,英國幾家大型連鎖超市先後取消賞味期限標示,美國的業者則是推動統一標示的用語,以免消費者產生誤會。
台南是觀光勝地,但停車場告示牌格式五花八門,標示不清也引發民怨,就有民代在議會質詢指出,有民眾停車不到一天被收費1000多元。對此,南市交通局表示,停車場業者收費屬自由市場機制,但已在訂相關辦法,要求業者不可玩文字遊戲,收費標示要清楚說明。
屏東檢警破獲不肖茶行,將越南茶葉放入標示台灣產地的包裝,偽裝台灣茶販售。台南日前也曾查獲,專家說,越南茶跟台灣茶外觀難以辨識,得從沖泡後的茶香及茶味去辨別,也提醒千萬別買來路不明,或價格過度低廉的產品。
中國在對台軍演恫嚇之外,還祭出經貿打壓。現在傳出台灣出口到中國的電子零件,產地必須要標註成中國台灣,否則就無法通關。根據日本媒體報導,蘋果公司就要求供應商嚴格執行。韓國媒體也示警,如果產地標註成台灣,或者是中華民國,那可能被海關扣押。針對這個情況,有學者分析,中國高度仰賴台灣的零組件,不太可能提出正式禁令。
平價又親民的小火鍋、臭臭鍋,或是清蒸鮮魚、蝦、蟹等美食,部份餐廳業者會選擇便利的燃料膏加熱。但也傳出燃料膏使用不當,瞬間引燃造成燒燙傷的意外。消基會日前針對10件市售燃料膏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主要成分有2件不符合規定,中文標示4件不符合規定。
國內年用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為了減少使用量,環保署要求連鎖速食店、飲料店、超商及超市,要提供自備飲料杯的消費者5元價差,政策今(1)日上路,上午新北市環保局來到板橋車站美食街,多數業者都有明顯標示5元價差,不過仍有業者未配合,遭到開罰1200元。
不少火鍋業者以「雪花牛」標榜肉品上等,但有些恐怕不是天然的原形牛肉,而是經過加工過的「注脂肉」,為避免民眾誤解,食藥署昨天公告,業者若使用注脂肉須明確標示,否則最高可開罰400萬元,新制從7月1日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