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上市櫃
- 
                            
受降雨及強風影響 花蓮吉安2期稻作出現空包彈
| 地方受到連續強降雨以及東北季風的影響,花蓮吉安鄉的2期稻作發生不稔實症,也就是所謂的空包彈,目前初估受災面積約還在持續擴大,農民大嘆今(2022)年血本無歸。
 - 
                            
水庫蓄水率僅去年同期一半 台南稻作業者憂衝擊產業鏈
| 產經供應嘉南平原稻作灌溉用水的曾文、烏山頭水庫,截至27日上午,合計約有2億5970萬噸,蓄水率約44.12%,僅達去(2021)年同期的一半。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正在評估明年一期稻作灌溉用水調度。對此,碾米廠憂心,台南後壁一期稻作已連2年休耕,若再休耕一次,對育苗場、販售農業資材等周邊產業鏈,恐怕有嚴重衝擊。
 - 
                            
台東連震/強震致玉里水圳毀 二期稻作無水灌溉
| 生活918強震造成花蓮南區受損嚴重,其中農業的損失也慢慢浮現,像是玉里鎮的灌溉水圳破裂,導致二期稻作無水灌溉,赤柯山產業道路不斷坍方,山區所有產業等於中斷。
 - 
                            
精進種植技術 農委會辦稻米達人冠軍賽
| 生活為了鼓勵農民種好米,農委會今(6)日舉行稻米達人的冠軍賽頒獎。對於國際糧價上揚,印度針對部分稻米課徵20%的出口稅,農委會強調,國內稻米生產超過需求,因此不會課徵出口稅,也會持續保障國人米糧供應的充足。
 - 
                            
台東連震/池上富興村抽不到地下水灌溉 農民收成在即憂損失
| 地方花東地區發生918大地震後,花東交界有許多房屋設施損壞。現在在台東池上鄉富興村,有農民發現,原本抽取地下水灌溉稻田水井,水位突然下降抽不到水,擔心會影響2期稻作的收成。另外在富興村有一塊濕地,水也突然消失,導致濕地的魚大量死亡。
 - 
                            
強震後突抽不到地下水 池上富興村稻作收成恐受影響
| 地方花東地區在發生918大地震後,有許多房屋設施損壞。結果在台東池上鄉的富興村,有農民發現原本抽取地下水灌溉稻田水井,水位突然下降抽不到水,擔心會影響二期稻作的收成。另外在富興村有一塊濕地水也突然消失,導致濕地的魚大量死亡。
 - 
                            
台東連震/花東農損逾2億 陳吉仲承諾補助13糧倉更新設備
| 地方地震造成花東地方農業設施損害嚴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此次花東農損超過兩億元,針對13座民營與農會糧倉,會補助6成加上低利貸款來更新設備,並調度公糧倉庫存放,避免影響到二期稻作的收成。
 - 
                            
台東連震/鹿野鄉納骨塔倒塌骨灰散落 廟宇牌樓柱子多受損
| 生活昨(17)日晚間9時41分,台東關山發生了規模6.4地震,當地包含碾米廠還有水泥預拌廠都出現了設備毀損情況。至於在鹿野鄉也傳出災情,有納骨塔因為強震,導致塔位整排倒塌,骨灰也散落在地。還有廟宇的牌樓倒塌,柱子出現裂痕。而台東縣府宣布,因為海端鄉、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還有延平鄉,有多處道路龜裂、塌陷或隆起,而且餘震不斷,因此19日這5個鄉鎮也停班停課。
 - 
                            
台東連震/關山碾米廠及水泥預拌廠重創 業者損失慘重
| 生活昨(17)晚台東發生芮氏規模6.4大地震,震央位於關山,當地包括碾米廠、水泥預拌廠,設備嚴重損壞,業者損失慘重。另外池上也出現最大震度6級,有民宅因此走位,而在鹿野鄉也傳出災情,納骨塔經不起強震,導致塔位倒塌,骨灰散落地上。
 - 
                            
稻米年超產20萬噸 農委會推「稻作四選三」鼓勵改種雜糧
| 生活早年為了穩定稻米價格的公糧保價收購制度,實施到現今卻反而造成稻米生產超產,一年超產3萬公頃、20萬公噸。農委會現在實施稻作四選三以及大區輪作,鼓勵農民不要期期種稻,改種雜糧,預估每公頃可增加2到3萬元收入。
 - 
                            
《永遠的農業人》新書發表 憶李登輝農業施政
| 文教科技李登輝前總統逝世2年,他曾是農業經濟學者,從政期間推動過不少農業政策,包括70年代台灣面臨糧價飆升,他推動「糧食平穩基金」,保價收購公糧,而後又因為公糧過剩,推動稻米轉作計畫,他對台灣農業有何影響?豐年社出版新書回顧他過去的農業施政。
 - 
                            
水稻保險首開辦 宜蘭農民批理賠關卡多
| 地方農委會今年開辦水稻收入保險。據統計,宜蘭縣今年稻米農損約有1至3成,但農委會的保險卻是以鄉鎮市為單位,如該鄉鎮的稻米減產較過去5年平均,減少約2成,才會理賠,遭批評「看得到,吃不到」。三星農民今年農損達6成,卻因全鄉農損沒達到理賠標準,而無法獲得賠償,損失慘重,盼中央能讓保險改以稻米品種,或者劃分為更小的區域為單位,不要以鄉鎮市為單位。縣府則回應,已函文建議中央作更細緻的保險制度滾動式檢討,以保護農民權益。
 - 
                            
逾億稻黑椿象蟲入侵台東有機田 縣府專案核准燒稻草除蟲
| 生活台東一期稻作正在收割,但農民發現,黑椿象蟲蟲害嚴重,光是關山地區一處有110多公頃的有機稻田區,就出現上億隻,導致收成剩兩成。台東縣政府現在專案核准農民燒稻草來除蟲害。
 - 
                            
氣候影響損農作 雲林水稻、玉米現災情
| 地方受到氣候影響,近期雲林縣一期稻作出現稻熱病、水稻不稔實等現象,其中以水林鄉水稻災損最嚴重。另外食用玉米也出現植株倒伏、授粉不良脫粒等情形,縣府會同農業單位勘查災情,建請中央將食用玉米列入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減少農友損失並保障權益。
 - 
                            
農委會提農地轉作飼料玉米 每公頃獎勵金6萬元
| 生活農委會從110年1期作起,實施水稻種植四選三政策,因應近期國際情勢變化,可能影響進口飼料玉米,農委會提出轉作飼料玉米獎勵金每公頃6萬元。另外,針對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發文給各農會輔導農民,提供移工假日進行農事休閒體驗或產業文化交流活動,引發質疑是政府帶頭幫黑工漂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