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保險首開辦 宜蘭農民批理賠關卡多

農委會今年開辦水稻收入保險。據統計,宜蘭縣今年稻米農損約有1至3成,但農委會的保險卻是以鄉鎮市為單位,如該鄉鎮的稻米減產較過去5年平均,減少約2成,才會理賠,遭批評「看得到,吃不到」。三星農民今年農損達6成,卻因全鄉農損沒達到理賠標準,而無法獲得賠償,損失慘重,盼中央能讓保險改以稻米品種,或者劃分為更小的區域為單位,不要以鄉鎮市為單位。縣府則回應,已函文建議中央作更細緻的保險制度滾動式檢討,以保護農民權益。

農民反應,稻米收成時都不捻實,有的還受稻熱病影響,損失慘重。據縣府統計,宜蘭縣今年稻米農損約1至3成,首度上路的農委會水稻收入保險,卻遭批評看得到、吃不到,有的農民水稻6成,卻仍領不到理賠。

三星鄉天送埤農民羅榮華表示,「差6成,真的啊,這騙你要做什麼?」

農委會今年開辦水稻收入保險,是以鄉鎮市為單位,如該鄉鎮的稻米減產較過去5五年平均,減少約2成,才會理賠。但鄉鎮內的農民,稻米品種不同,播種時間以及區域的氣候條件也不同,導致災損情形不一樣,有些人沒有災損,有些人則損失不少,但全鄉農損仍達不到理賠標準,農民希望政府的保險,以稻米品種,或劃分更小的區域為單位來理賠。

宜蘭縣府農業處副處長蘇文甲表示,已函文農委會,「請他們是不是可以優化保險制度,包含譬如說是不是以小區域,或者是不同品種的稻米間去做,檢討它的一個理賠的方式。」

縣府說,理賠門檻無法滿足涉及小區域損失,或稻米品種容易落榖的區域,縣府非常關心及重視農民權益,已函文建議中央作更細緻的保險制度滾動式檢討,避免農民損失並維護農民權益。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