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落實減塑環保,工研院和製造業者合作,將聚乳酸PLA這種從玉米提煉的原料,導入快結晶製程,推出耐磨、耐高溫的無毒環保餐具和杯子,更通過美國、歐洲國家的安全檢驗,讓產品外銷國際。
因為疫情停辦一年的台中新社花海,今年將再度停辦,主辦單位農委會考量烏俄戰爭後,國際糧價飆漲,決定運用花海場地、進行玉米和高粱大面積的育種作業,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台中市府則決定在新社恢復舉辦小規模的花毯節,希望在後疫情時代振興地方觀光。
膠著的俄烏戰爭浮現糧食短缺危機,雖然俄國同意重啟黑海糧食運輸協議,但是玉米和小麥價格還是在歷史高位。有專家認為,包括俄烏戰爭、氣候變化,還有疫情尾聲,這些推高通膨因素明(2023)年可能還會更嚴峻。
墨西哥Taco玉米餅是當地人的國民美食,大家都吃得起,但是過去兩年從榖物到物流成本無一不漲,今年又有俄烏戰爭雪上加霜,Taco變得越來越不平價,價格幾乎翻了一倍。
為減緩高鐵沿線地層下陷與提升國內飼料自給率,雲林許多鄉鎮配合轉作種植高粱、硬質玉米,但8月種植後卻碰上連續下雨,導致發芽率不佳,對此雲縣府表示,經函文農委會勘災結果,卻建議農民以人工補植,恐增加成本,品質也會參差不齊,希望中央能公告高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保障農民。
為了提高飼料玉米自給率,農委會以每分地收成250公斤為標準補助6千元獎勵鼓勵農民栽種,但近期有雲林縣北港地區種玉米農民發現,許多農民陸續發現玉米育成率減少約2到5成,質疑是種子胚芽黑頭損壞所致,希望農政單位查明原因外,也能針對已栽種的農民能降低補助門檻或提高收購價格,保障農民收益。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進入第160天,烏克蘭一艘穀物船,1日駛出敖德薩港,這是俄烏糧食協議簽訂後,第一艘出港的烏國黑海穀物船。烏克蘭總統和聯合國秘書長,都希望能藉此解決全球糧食危機。
受到俄烏戰爭影響, 國際糧食供應鏈產生劇變,國內原本長期仰賴進口雜糧小麥、大豆、玉米等原物料,近期規劃落實國產雜糧生產,輔導台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以大豆、玉米輪作希望增加雜糧面積產量,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
受到氣候影響,近期雲林縣一期稻作出現稻熱病、水稻不稔實等現象,其中以水林鄉水稻災損最嚴重。另外食用玉米也出現植株倒伏、授粉不良脫粒等情形,縣府會同農業單位勘查災情,建請中央將食用玉米列入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減少農友損失並保障權益。
農委會從110年1期作起,實施水稻種植四選三政策,因應近期國際情勢變化,可能影響進口飼料玉米,農委會提出轉作飼料玉米獎勵金每公頃6萬元。另外,針對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發文給各農會輔導農民,提供移工假日進行農事休閒體驗或產業文化交流活動,引發質疑是政府帶頭幫黑工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