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拍板赴德國設廠 將獲德政府1744億台幣補助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積電今(8)日召開董事會,決定將在德國設廠。根據德國《商報》,台積電預計在當地生產28奈米晶片,德國政府也將補助新台幣1744億元。有專家表示,如果要在德國落腳,將面臨棘手的勞工短缺議題,且德國的工會態度比美國更強硬,這些都會是設廠考驗。
台積電近年積極在海外布局,德國《商報》指出,台積電董事會將在8日開會,確定在德國德勒斯登設廠,而德國政府將提供新台幣1744億元建廠補助。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吸納未來在當地車用半導體的訂單,同時間當然也能夠在當地形成一個半導體聚落。德國政府也確定將會補貼將近5成的水準,我想這個對於台積電這一次赴德國設廠的整體成本上,也能夠獲得一個管控。」
觀察台積電海外布局策略,德國廠預計生產28奈米,2027年量產,可望獲取50億歐元、超過1700億台幣;而美國亞利桑那廠主攻4奈米等先進製程,日前法說會宣布延宕1年,預計2025年量產。2個廠補助金額約150億美元。
而日本熊本廠以成熟製程為主,日本針對台積電熊本一廠,補助設廠金額的一半,二廠傳出補助三分之一的資金。
不過台積電若到德國設廠,除了勞工短缺問題外,也會面臨當地工會比美國強悍、台德職場文化差異等考驗。
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說明,「BenQ當年併購西門子,就是中西兩邊文化難以融合。雖然德國和台灣一樣面臨缺工的問題,但我覺得至少德國人才的嚴重性,應該不會像美國那麼嚴重。」
專家認為按照過往經驗,和美國國會相比,德國國會應該會全力支持台積電設廠,不會像美國國會提出額外附加條件。但台積電無論在哪個國家,想成功複製台灣的成功經驗,恐怕都不容易。
徐珮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