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動法》修法可能動員未役學生?學者估負責災防與民防
韓瑩 陳昌維/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防部21日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引起討論,其中在青年動員的部分,被質疑可能隱藏戰時動員未役學生參戰措施。國民黨立委認為,國防部應該要解釋清楚。專家則表示,青年動員應是運用在災防部分,與前線作戰不相同。
國防部21日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第9條下新增多項新動員對象,並包括教育動員準備方案,修法意旨基本上是愛國宣傳等精神動員教育。
不過草案第16條同時保留有「對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或身心障礙」的相關安置條款,遭質疑隱藏戰時動員未役學生參戰措施。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表示,「質疑是不是有青年提早上戰場,甚至軍民不分。到時候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國防部現在這樣的一個設計,我覺得它並沒有注意到這方面因素。我覺得應該要進到外交國防委員會之後,應該要嚴格來加以檢驗。」
藍營立委認為全動法草案的授權過於廣泛,另外民進黨要求青年動員,卻勒令軍訓教官退出校園,顯然雙標,也有疑慮。不過學者指出青年動員與參戰大不相同,應是負責災防與民防工作。
國防院國安所長沈明室認為,「(青年)協助後方的民防,或者是協助後方政府一些安全,或者是消防,或者是維護治安的工作。它並不是說要把這些青年學生送到戰場。」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回應,「也是應對敵人認知作戰威脅,確保國家安全必要的一個措施,部分媒體以如同戒嚴軍管等來形容,並不是事實。」
國防部也澄清,其中引起討論的管制媒體辦法,強調考量戰時或緊急狀態下,對正確資訊傳播及錯、假訊息處理,必須有效規範,才能維護軍事安全及戰事遂行,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