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
-
學者懷疑外星飛船11月接近地球 NASA:毫無根據
|全球這個(7)月初,智利的天文望遠鏡發現一顆從太陽系外高速飛向太陽的神秘天體,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研究之後發表論文,認為這是一個疑似外星飛船的物體,估計可能在11月接近地球。但是他的看法並沒有在科學界獲得普遍認同,美國太空總署NASA更發出聲明,反駁這些論點毫無根據。
-
-
哈伯太空望遠鏡升空滿35年 多次紀錄珍貴影像
|哈伯太空望遠鏡升空超過35年,儘管近年來陸續有更新、帶著更先進科技的太空望遠鏡在太空和地面觀測浩瀚的宇宙,但哈伯望遠鏡在科學家與天文迷心中,早就確立了無可取代的地位。也因此,哈伯望遠鏡服役的年限,至少還要再延長到2030年或更久。
-
中研院跨國合作發現128顆土星新衛星 首席研究員艾希頓將可優先命名
|文教科技由台灣中研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艾希頓(Edward Ashton)領導的跨國團隊,用3個月發現多達128顆土星新衛星,11日已獲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認證,艾希頓也將擁有這些衛星的命名權。這項研究也確認土星擁有的衛星數增至274顆,繼續蟬聯「衛星之王」頭銜。
-
網傳本週有七星連珠現象? 北市天文館:並非真的連成一線
|文教科技網路上熱烈討論,本週有七星連珠現象,也就是八大行星除了地球,其他7顆排成一線。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並非真的連成一線,而是從地球的視角來看,彷彿排成一列,用肉眼很難同時觀賞。館方也說,要看到七星接近連成一線,其實很困難,可能要等到22世紀。
-
研究冥王星最大衛星「冥衛一」 科學家發現二氧化碳與過氧化氫
|全球美國西南研究院的科學家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線儀器,發現冥王星的最大衛星「冥衛一」,地表除了結冰的水分,還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與過氧化氫,也就是俗稱雙氧水的物質。這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太陽系邊緣的天體形成的過程。
-
太陽系外現「超級木星」 韋伯望遠鏡首捕捉蹤影
|全球尋找太陽系以外其他星系當中的行星,一直是天文學家相當有興趣的領域。但直到2023年,藉著韋伯太空望遠鏡,才首度直接拍攝到一顆行星,然後又經過幾個月的驗證,在日前才首度公開發表。這顆行星位在南半球才看得到的印地安座,距離地球約11.8光年,由於太陽系最大的木星,質量只有它的六分之一,因此這顆行星被通稱為「超級木星」。
-
科學家分析洞察號回傳資料 火星地殼下方蘊藏大量液態水
|全球人類如果想移民外太空,水源是關鍵。火星地表曾經有大量水源,先前已經被科學家證實。最近科學家分析了洞察號探測器所傳回的資料,就進一步發現,火星地殼下方約11到20公里深的地方,還是有大量的液態水。另外歐洲太空總署(ESA)探測木星水源的探測器,也展開首次飛越月球跟地球的任務。
-
分析洞察號探測器傳回資料 科學家證實火星地殼下有液態水
|全球火星地表曾經有大量水源,已經被科學家們證實。而曾經在火星表面默默偵測4年的探測器洞察號,雖然已於2022年底宣告結束任務,但科學家分析洞察號傳回的資料發現,火星地殼下方約11到20公里深的地方,還是有大量的液態水。研究人員認為這對於找出行星演化過程,有相當大的幫助。
-
「神靈星號」探測器升空 探索小行星高價值稀有金屬
|全球原定2022年8月升空的「神靈星號太空探測器」,幾經延宕之後,終於在日前由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順利送上太空。它的目標是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距離地球3億7800多萬公里的「神靈星(16 Psyche)」。科學家們希望,透過探索神靈星,進一步了解地球等太陽系中由岩石組成的行星,它們的地心成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