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

  • 歐洲木星冰月探測器升空 盼找尋宜居星體

    |全球

    過去天文科學家認為,太陽光照不到的星球並不適合生物誕生。不過1995年卡西尼木星探測器所蒐集的資料顯示,木星的3顆衛星很可能含有水分,是孕育生命的關鍵元素。歐洲太空總署預計4月發射「木星冰月探測器」將蒐集衛星的磁場數據,希望能判斷出這些俗稱冰冷衛星的星球,是否適合人類移居。

  • 太陽系8大行星同時出現 年底前可用肉眼觀測

    |文教科技

    年底之前,仰望夜空將可以看見太陽系8大行星同時出現,除了天王星和海王星需要用望遠鏡觀測,用肉眼就能看到金星、水星、土星、木星和火星。

  • 天文學家探索新標的 以希臘女神「賽姬」命名的M型小行星

    |文教科技

    太陽系當中除八大行星外還有成千上萬星體,組成幾個不同的小行星帶。天文學家下一個探測目標是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以希臘神話女神「賽姬」命名的「M型小行星」。研究用的太空船,目前正在接受最後的嚴格測試,預計8月1日升空,然後飛行3年半才有機會進入賽姬小行星的軌道。接下來透過觀測小行星的金屬成份,希望有助於了解太陽系形成初期,行星碰撞的過程。

  • 韋伯望遠鏡升空準備 超大反射鏡須折疊

    |

    在研究團隊與工程人員監看下,這個總直徑6.5公尺、由18片六角形圓弧面組成的反射鏡,慢慢從摺疊狀態攤開,成為未來要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模樣。 1990年開始至今服役超過31年的哈伯太空望遠鏡,在探索數十億光年外的所謂深太空,以及宇宙形成初期到擴張過程的證據,作出了無數的貢獻。   韋伯望遠鏡未來執行任務的方式,與哈伯望遠鏡相當類似,也是以不同的紅外線、紫外線不同光譜,拍攝遠距離的太空。但韋伯的主鏡

  • 歐太空總署蓋亞任務 公布銀河系18億恆星普查結果

    |地方

    歐洲太空總署ESA,從2013年啟動蓋亞任務,這個月第三度發表的普查報告,內容涵蓋超過18億顆恆星的位置、移動路徑、亮度以及顏色。 歐洲太空總署ESA2013年發射升空的蓋亞太空探測器,在所謂的拉格朗日二點L2,也就是在地球遠離太陽一百五十萬公里處繞行,研究地球所處的銀河系,恆星的位置、距離、移動路徑、化學組成物質以及亮度。 12月3日公布的最新觀測報告,涵蓋了超過18億顆恆星的普查內容,較201

  • 日隼鳥二號登「龍宮」採砂石 結束六年航行採樣返抵地球

    |地方

    2014年12月升空的日本隼鳥2號太空船,2019年兩度登陸小行星龍宮,並採集砂石樣本後返航。裝著樣本的密封艙,5日脫離隼鳥2號,台灣時間6日凌晨在澳洲南部的沙漠地區著陸,結束長達六年的太空旅程。   裝著小行星砂石樣本的密封艙,5日下午脫離隼鳥2號,6日凌晨進入地球大氣層,在澳洲上空劃出流星般閃亮的火光,之後在距地表十公里處打開降落傘,緩緩著陸。執行隼鳥二號計畫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

  • NASA重要里程碑 月球太陽照射區發現水

    |

    人類想重返月球或是建立月球基地工程,現在有了新進展。美國NASA還有安裝在大型飛機上的太空望遠鏡SOFIA,在月球面對太陽的地表,發現有殘留在礦物碎屑當中的極細小水份。不過這些水分是如何上月球的,也是科學家想研究的新謎團。 外表上看起來,這不過是一架早期的波音747-100客機,但經過改裝後,除了機艙成為科學家們的工作區,機身後段還安裝了NASA特製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主要用來對太陽系行星的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