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年發現的一粒綠色的彗星ZTF,2/1是上接近地球的時陣。頂一回接近地球是咧五萬年前,若準天氣好,就會當用吊鏡看著。夏威夷天文台翕著藍色捲螺仔,另外,火星的外表,也浮出一个親像泰迪熊的地面結構。(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去(2022)年發現的1顆綠色彗星ZTF,2月1日將飛到最接近地球的位置,它上次飛近地球是在5萬年前,可說是一期一會的難得經歷。如果天氣夠好,可透過雙筒望遠鏡觀察。另外夏威夷天文台拍到夜空的神祕藍色漩渦,而火星則出現貌似泰迪熊的地表結構。
留在火星長達15年的機會號,2019年因為電力耗盡,任務終結;探測火星地殼運動的洞察號,也在2022年末和地球斷了訊。NASA寫了文情並茂的感謝文,好萊塢則以紀錄片,為無法返家的太空機器人送行。
今仔日(12/8)會當注意天頂的火星衝,也就是日頭、地球、火星成連做一條線的天文現象,臺北天文館表示,因為這改是最近這幾年,上倚的火星衝,後一回欲看著遐大顆的火星,閣愛等11年。
火星衝睽違兩年登場,今(8)日火星將比平時所見大兩倍以上,下次想看到更大、更亮的火星,得等到2033年。《公視新聞網》YouTube頻道將在今晚8點至9點半直播,透過大型天文望遠鏡,與觀眾分享火星表面細節。
如果民眾有時間可以抬頭看下夜空,因為時隔2年多的火星衝再次到來,這不但是火星最亮、最大的時候,也會是火星的最佳觀測期,如果錯過這回,下次要看到同等級的火星,還要等到2033年。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計畫,除了目前的好奇號與毅力號兩部探測車,原本只計畫執行90天的雙胞胎,精神號跟機會號,服役年限都一再延長。其中,機會號從登陸火星到最後一次傳回訊號超過15年,已然成為太空探險的傳奇故事。亞馬遜集團特地把機會號,從研發到執行任務的過程,製作成紀錄片。
人類移民到月球和火星,目前為止都還只是相關太空機構的紙上作業,不然就只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但在天馬行空的想像之外,人類如果真要生活在月球、火星或其他星球,所面臨的實際狀況,包括地心引力、能源、星際交通,就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這也是日本京都大學與大型建設公司,共同研究的新題材。
由歐洲太空總署和俄羅斯國家航太局攜手合作的火星探測計畫,原定今年秋天從俄羅斯發射探測車上火星表面。但這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先是在2020年遇上了疫情延後,現在又因為俄羅斯遭到國際制裁,臨時喊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