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
-
COP30巴西開幕遭示威 原民團體抗議雨林不當開發
|全球全球氣候峰會COP30本週已經在巴西開幕,不過才第1週就爆發示威衝突事件,有原住民團體不滿這次會議並沒有納入他們的聲音,因此衝破門禁,試圖闖進會場。不過,巴西警方很快就把他們請出去。
-
擬建天橋連接澄清湖、果嶺公園 高市府遭質疑破壞生態
|環境高雄果嶺自然公園是全台首座高爾夫球場轉型的自然公園,保留原有丘陵、水塘、草原景觀,卻又即將面臨新工程進入。市府打算蓋一座人行天橋,連接澄清湖園區與果嶺自然公園,民團質疑將對景觀、飲用水保護區還有現有林木有所衝擊,近期發現澄清湖這端已有怪手整地,要求停工。市府回應,鄰近要道車禍事故高,天橋可保護行人有其必要性,將採最小開發範圍,工程牴觸的喬木,也會在澄湖園區內就地移植。
-
台語復振袂當盡靠民間 民團望中央設委員會
|台語新聞客語有客委會、原住民語有原民會,毋過台語到今煞猶無一个專責單位,今仔日透早台語政策推動聯盟就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愛趕緊成立台語復振委員會,因為台語的使用者已經愈來愈少,6-14歲的囡仔干焦賰7.4%會曉講。民團提出六大任務的建議,要求政府制定台語復振政策和台語發展研究中心等等。(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北市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增 民團:獨居獨老未必弱勢
|社福人權最新統計顯示,去(2024)年台北市列冊「需關懷」的獨居老人來到9796人,比前一(2023)年增加了1000多人,而以家庭戶數來說,對比5年前「單人高齡戶數」巨幅增加74.85%。民間團體指出,「獨居獨老」不一定是弱勢,但要保持與社會的連結。
-
廣設地面、水域型光電引爭議 環團籲儘速修法規範禁建區
|環境來自全台各地的環保團體上午前往行政院陳情,民團指出,近年地面型光電在國家全力衝刺下衝突遍布,除引發在地居民抗爭,水庫設置光電也引發爭議,而屏東佳冬試驗計畫更被颱風吹翻,呼籲政院應儘速完成修法,規範禁建區和納入加嚴的環評機制。
-
從交通設計到用路文化,公館圓環拆除的反思!【獨立特派員】
|生活台北市連七年交通肇事件數第一的公館圓環,於9月29日已改成正交路口。這場耗時20年的爭議卻沒有停止。獨立特派員整理四大爭議:改正交是否能同時兼顧成本效益與降低肇事數、填平公車與行人專用地下道、行車效率變好或變差、在地居民交通動線受限。
-
民團籲比照文化幣發「月經幣」 供16至22歲女性購生理用品
|生活民團與立委今(9)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提倡政府比照「文化幣」模式,發放「月經幣」供16至22歲女性自由購買生理用品。民團指出,現行的「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仍存在標籤化、取用不便及保存疑慮等問題。衛福部表示,將於11月前提出政策評估。
-
-
批憲法法庭癱瘓235天 民團籲速審憲訴法
|政治大法官卡關僵局未解,多個民團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憲法法庭已經癱瘓235天,擔憂憲政體制恐陷無限期停擺。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呼籲,憲法法庭應盡速就《憲訴法》一案進行審理以化解憲政僵局;總統應擴大審薦過程的透明與參與;立法院應理性審查。
-
數位性騷擾比舊年加2倍 民團呼籲加強防制
|台語新聞舊年臺灣有一波me too運動,予各界愈來愈有拒絕性騷擾的意識。性騷擾的類型真濟款,勞動部舊年就收著超過1500件的性騷擾申訴。除了行為上的、言語上的騷擾以外,數位網路頂懸也出現愈來愈濟性騷擾的案件,婦女團體建議勞動部愛加強調查委員和頭家對「數位性騷擾」的敏感度。(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