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
-
郭昱晴質疑男子直播行為鬼祟 引發公審、獵巫爭議
|政治民進黨立委郭昱晴日前發文,懷疑1名男子在公園手機直播,行為鬼祟,後來引發各界認為公審、獵巫的質疑。她今(23)日則刪文,原本今早要現身說明也臨時取消,改在臉書上向當事人道歉。不過吳姓直播主今日受訪表示,接受郭昱晴的道歉。而整起事件引發政治效應,在野黨批評道歉不夠,應該辭職負責,也有綠委替郭昱晴緩頰。
-
性影像外流案件攀升中,各界如何反制犯罪行為?【獨立特派員】
|社會根據婦女團體推估,台灣一年至少有79萬位民眾,在知情或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拍攝私密影像,同時也提出示警,有性誘拐者埋伏在網路上,透過利誘、圓夢、情感操縱三大手法,鎖定兒少作為獵捕對象。透過報導一起看看,性影像的危害與潛藏風險,以及有哪些反制機制。
-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8/12上路 民眾可申請不讓個資2次利用
|社福人權健保開辦30年累積龐大醫療資料庫,常提供給學術單位進行研究,引發外界質疑侵犯隱私權,憲法法庭2022年宣判必須給民眾「退出權」。對此,立法院衛環委員會9日上午排審《全民健康保險資料管理條例》草案,希望設立專法監督管理。衛福部強調不論草案是否完成三讀,退出權都會如期在今(2025)年8月12日上路,初步規劃書面申請,也就是不會提供個人醫療資料給任何單位2次利用。
-
國小附幼監視器可見對面住宅 住戶對校方提告求償
|社會台南佳里區某國小為確保校園安全,在附設幼兒園範圍裝設監視器,但由於監視器鏡頭也能看到學校對面住宅,讓其中一住戶覺得受監視、很不自在,對學校提告求償。一審法院判校方賠償5萬並拆除監視器,但校方上訴後,高分院廢棄部分一審判決,認為住戶應循國賠程序,先向相關機關請求損害賠償。
-
英國調查揭氣炸鍋恐「監控」用戶 小米等3品牌遭點名
|全球英國消費者組織調查發現,許多智慧型產品都有「過度監控」的狀況,並點名3品牌推出的氣炸鍋會要求用戶手機的錄音許可。其中一家被點名的中國品牌小米回應,部分功能僅在特定市場啟用,且旗下的智慧型氣炸鍋也不具錄音權限;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則表示,將為智慧型產品製造商制定新規範,預計於2025年公布。
-
教育部公布大專學權調查 隱私權等3項度需加強
|文教科技教育部繼民國106年及109年後,112年續行第3次大專學生權利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學權的平均指標符合百分比94.1%,較109年的91.7%上升。表現最佳的項度是學生勞動權益和平等保障,而思想、信念及宗教自由、隱私權、學生自治等需要再加強。
-
數位性暴力手法多元化 民團:國小被害人案件增
|社福人權科技日新月異,數位性暴力、性剝削的手法越來越多元。婦援會指出,國小學生被害人案件更有增多趨勢,除了家長、老師對數位性暴力要有所警覺,教導孩子捍衛自己的數位身體隱私權,刻不容緩。
-
理律法律事務所遭搜索聲請釋憲 憲法法庭今判部分違憲
|社會知名的理律法律事務所,12年前遭到檢調搜索,查扣一起內線交易案,律師與嫌疑人的通訊電郵,理律認為侵害到憲法的祕密溝通豁免權等權益,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16)日判決,宣示相關規範,沒有把律師與被告間的祕密通訊資料,排除於搜索扣押之外,宣告部分違憲,相關單位應於2年內完成修法。
-
NASA幽浮小組首發表 指不明空中現象數據難解釋
|文教科技美國航太總署在去(2022)年成立「不明空中現象」研究工作小組,5月31日舉行首次公開會議。小組成員發表了過去一年的5大發現,強調不明空中現象的數據通常很難解釋,而且有些科學家因為研究這些現象,遭到網路騷擾、污名化,讓很多致力於這項科學發展的科學家因此怯步。
-
歐盟控Meta將用戶資料傳輸美國 侵犯隱私重罰12億歐元
|全球Facebook母公司META因把歐洲用戶資料傳輸至美國,違反歐盟針對歐盟與美國傳送數據的規定,22日遭重罰12億歐元,創下歐盟罰款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