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
-
傳要求供應商明年降價15% 聯電:不評論價格細節
|產經晶圓代工大廠聯電最近傳出,要求供應商在一個月內提交可執行、涵蓋明(2026)年全年度的降價方案,而且降幅必須在15%以上,這項成本優化措施將從明年元旦起生效。對此,聯電表示不針對供應商價格細節進行評論。至於先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希望台美各自承擔晶片的一半產能,專家分析,如果完全配合赴美生產,對台灣產業鏈會造成一定影響。
-
外媒指美擬推晶片1比1配額制 進口超過美製將課高關稅
|全球《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川普政府正在計畫要求晶片廠商,在美國生產的晶片數量,要跟從海外進口的數量維持1比1,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專家認為,台灣多數IC設計廠商的產品,應該不會受到1比1配額制的影響。
-
首見經濟成長與用電脫勾 經部估未來10年電力需求下修
|生活經濟部今(26)日公布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今(2025)年上半年出現經濟大幅成長,不過用電卻出現負成長1.1%,因此預估未來10年電力需求,平均年成長率將大幅下調到1.7%,並強調對未來高科技產業用電與擴廠需求都有納入評估。
-
反制南非降級台灣駐處 經濟部限制晶片等貨品出口
|政治南非政府今(2025)年7月片面公告將我國在當地的2個駐處更名以及降等,如今我方祭出反制措施,經濟部昨(23)日公告輸往南非的積體電路、晶片、記憶體等47項貨品要先經過經濟部核准,也就是將會限制出口,目前正在60天預告期,預計11月下旬正式實施。
-
學者稱科技業生產將區域化 提醒台廠布局留意市場變化
|產經美中科技戰持續,地緣政治風險也影響周邊國家產業發展,台灣產業鏈備受關注。中經院今(23)日舉行研討會,與會學者提醒,台灣產業影響比想像中更大,不過全球生產模式可能從全球化逐漸轉為區域化,學者也提醒台廠布局務必留意市場變化。
-
台產品輸美關稅增幅3.7倍 韓逾46倍、日本7.42倍
|產經台股再刷新紀錄,今(22)日在權值股帶動下,終場大盤上漲302點,收在2萬5880點,再創新高;台積電成為大盤主力強勢上攻,也寫下1295元新天價。此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對美出口產品,在實施對等關稅前、後各國關稅增幅,發現南韓的關稅增幅超過46倍,日本7.24倍,台灣是3.7倍。不過有專家則提醒,有關半導體產業的232條款調查底定後,下一個衝擊的可能就是台灣。
-
台人均GDP再超越南韓 專家:半導體產業迅速成長
|生活台灣主計總處先前公布,台灣2025年人均GDP將來到3萬8066美元,明(2026)年有機會達到4萬1019美元。而南韓政府今(14)日也公布,今年人均GDP推估是3萬7430美元,這也是台灣時隔22年後,再度超越南韓。有專家分析,這是因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迅速成長,加上台幣升值幅度比韓國大,才使得台灣人均GDP領先南韓。
-
台美關稅談判含投資阿拉斯加 總統賴清德:等最後總合性會議
|政治總統賴清德近期接受專訪表示,有關台美關稅談判,已完成技術性協議和磋商,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不疊加關稅。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恐承受巨大壓力。
-
台美關稅談判最後階段 賴清德:策略包含投資阿拉斯加
|全球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總統賴清德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技術性協議和磋商都已經完成,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而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且不疊加關稅。同時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將承受巨大壓力。
-
國際半導體展拜三起鼓 1200間業者參展
|2025年國際半導體展,拜三 (9/10) 佇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行,今年按算有1200間半導體和科技業者,吸引超過10萬人來參觀。受著半導體題材影響,台股今仔日 (初8) 開懸,最後收佇2萬4547點,起52點,創下收盤歷史新懸,成交值是新台票4335億。(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