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
-
挽救偏鄉校與台語 宜蘭民代籲設台語實驗學校
|文教科技隨著時代變遷,台語逐漸沒落,宜蘭縣有民代建議在縣內設置台語實驗學校,除了希望能復興台語,也讓偏鄉面臨裁併危機的小學轉型。縣政府表示,當地實驗教育學校已達法定上限,無法再增設;不過有台文博士生建議,如果設立實驗學校有困難,可考慮先開設台語專班。
-
義煮團車輛遭警攔下無法出餐 花縣府:未來一律放行
|地方花蓮光復鄉災情嚴重,大量物資湧進,不過由於交通受阻,許多受災戶無法親自到收容所或是定點領取物資,因此花蓮縣議會議長號召志工1戶1戶送進偏鄉家戶。針對28日「義煮團」車輛被警方攔下,導致無法出餐引發爭議,花蓮縣府也宣布,今(29)日已經訂購2萬5000個便當,未來只要是送餐、送便當,或是義煮團車輛,只要向交通管制人員表明車輛前進用途,現場指揮交管人員一律放行。
-
雲林偏鄉牙科醫療不足 12小學設診療椅成全國首例
|地方雲林縣偏鄉牙醫不足,有些地方看個牙還要跑到另一個鄉鎮,因此,府創全國先例,斥資1200萬元,在9個牙科醫療不足鄉鎮的12所小學,設置24座固定牙科診療椅,要和牙醫公會合作,將服務周邊61所學校學生。
-
秀林試辦全人整合照護成效佳 健保署將擴增至7縣市
|生活為了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模式,衛福部健保署在花蓮縣秀林鄉首創推動「全人整合照護」試辦方案,在當地推動成效良好,今(2025)年更將挹注3億元經費擴增到7縣市、9個偏鄉地區試辦,預計今年底全數上路。
-
極端氣候災情頻傳,老弱偏鄉該怎麼自主防災?【獨立特派員】
|地方八月初,西南氣流帶來超大豪雨,受重創的民眾,有不少還是七月中度颱風丹娜絲的受災戶。他們多是老弱同住、老老相依、甚至是獨居老人,導致地方自主防災的動員力和能量都不夠。面對極端氣候,未來很可能有超越過去紀錄或人力所能應對的、更大規模的災情。該如何自主防災?
-
串聯偏鄉學校與社會資源 「鹿樂平台」10年有成
|文教科技串聯偏鄉學校與社會各界資源,政大創造力中心2015年成立「鹿樂平台」,至今媒合上千位志工,走入超過600所偏鄉校園,陪伴近9萬名學生。這個週末,他們在台北辦理成果展與交流,探討鄉村教育的多樣與未來想像。
-
113學年18所國小走入歷史 創史上最高停辦紀錄
|文教科技受少子化及人口移動雙重影響,台灣不少偏鄉小校近年因學生人數銳減而退場,光是113學年就有18所學校停辦,創史上最高紀錄。南投與台南都有學校走入歷史,全教總提醒,教育主管機關應重視偏鄉學校資源整合,也應該將保障學生學習權益,與提供良好學習環境列為首要考量。
-
波波牙醫實習大塞車,限額制度合理嗎?【獨立特派員】
|社會近幾年牙醫學系非常熱門,波波醫師無法考進國內的牙醫系,選擇去其他國家就讀,返台後必須通過一階國考,再參與實習,然後參加二階國考,就可以取得台灣的牙醫師執照,目前每年只開放50個實習名額給波波醫師,但有超過千人在排隊,這樣的作法公平合理嗎?
-
古坑老年人口占3成 雲縣府自籌經費推巡迴醫療
|地方雲林縣古坑鄉老年人口比例約3成,為解決古坑山區醫療資源不足困境,雲縣府去(2024)年自籌90萬元在草嶺推動「照護加值方案」,今年再加碼投入150萬元推出「草嶺樟湖地區照護加值方案」,將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成大斗六分院專業醫療團隊巡迴醫療看診,也會針對村民、孩童提供健康評估及疫苗接種等服務。
-
雲林斗南幸福巴士本月上路 盼改善偏鄉交通不便問題
|雲林縣斗南鎮雖然有9條公車路線連結各村里,但大多行經主要幹道,為了補足部分偏遠地區的交通不便,讓長者與行動不便民眾出門更便利,經雲縣府交工局與斗南公所盤點,將公車路線轉型幸福巴士接駁,希望能滿足斗南鎮內鄉親交通需求,並改善偏遠地區居民出行不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