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給付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籲健保改革 衛福部:邀相關團體與部長討論
|生活健保給付制度攸關醫療現場人力環環相扣,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再度提出呼籲,希望每年總額持續增加,讓醫療院所有餘裕為醫護加薪,避免關床、人力不足等問題。衛福部回應,相關議題會邀集各醫護相關團體,與新任部長石崇良會面討論。
-
癌症新藥納健保 近5年設限縮條件達67%
|生活近年健保署加大給付癌症新藥,不過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統計,近5年納入健保的新癌藥有67%設有限縮條件,像是弱勢癌症包含口腔癌、胃癌及子宮體癌等,常常陷入藥少、給付條件嚴格的窘境,不少病患只能自費求生,4日早上召開記者會呼籲重視議題。對此健保署回應,針對胃癌已經有加大給付,也正在受理,子宮內膜癌及口咽癌一件建議案。
-
居家安寧療護比例僅8%!在家善終為何那麼難?【獨立特派員】
|社會台灣於2009年將居家安寧照護納入健保給付,然而根據健保署2021年統計,全台接受居家安寧療護的比例只有8%,顯示多數人生命的最後一程,是在醫院與住家的奔波中度過。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因,除了居家安寧的醫護人力不足,各級醫院和社區診所的轉銜機制也缺乏系統性,無法提供持續性的照護。近年獨居或老老照顧的狀況增加,如何在人生終途提供完整照顧,實現在地老化、在宅善終的願景,是台灣亟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
失智新藥欣智樂療效數據不足 專家不建議納健保
|社福人權衛福部今(2025)年核准2款失智症新藥,不過首款申請健保給付的「欣智樂」因長期療效數據不足,專家會議不建議納健保;另外一款「樂意保」因剛剛送出申請,是否納健保,預計明(2026)年第1季出爐。
-
急診分流措施最快年底上路 健保署稱細節仍待研議
|生活為了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健保署規劃將參考國外制度,在急診壅塞醫院附近建置「假日急症中心」,專門收治檢傷輕症患者。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建議收費必須比醫院急診便宜,才有誘因引導民眾分流就醫。相關細節健保署也正在研議當中,最快年底上路。
-
健保署擬設「假日急症中心」緩解急診壅塞 估最快10月試辦
|社福人權為解決假日急診壅塞問題,健保署擬參考日本,在急診壅塞醫院附近設置「假日急症中心」,急診就醫民眾若經檢傷分類為第4、5級輕症,就可自行轉診至假日急症中心就醫,且掛號費將低於750元。衛福部表示,相關試辦計畫尚在研議中,預計最快10月上路。
-
一週大事/立院通過「法庭直播」修法 新台幣一度升至28元(2025.6.23-6.29)
|生活《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立院通過「法庭直播」修法、博愛座改優先席、蕭美琴出訪捷克遭中國跟監、第36屆金曲獎、失智症新藥、新台幣兌美元一度升至28元、以色列伊朗停火、泰國大麻政策轉彎。
-
緩解急診壅塞 8月起打靜脈抗生素免住院
|社福人權為了解決病床不足、急診壅塞狀況,健保署預計在8月1日開始推行「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讓活動力尚可但過去必須住院打抗生素的病人,可以在門診就獲得治療。目前健保署預期1年可以清出2萬病床,而在健保給付支出方面,改在門診治療比起住院費用還可以為健保支出減少至少2億點。
-
失智症新藥開放自費施打 健保署:未來擬納健保給付
|社福人權前衛生署長林芳郁退休後罹患失智症,震驚醫界,他的妻子、整型外科名醫林靜芸,22日上午舉行新書發表會,將夫妻與病共處的心路歷程和外界分享;衛福部長邱泰源也親自到場表達祝福,並強調明(2026)年長照3.0上路,將擴大把年輕型失智且失能患者納入適用對象,也將評估失智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減輕家屬負擔。
-
神經內科醫師不足 嘉義長庚限縮夜間中風收治標準
|社福人權不只內、外、婦、兒、急診等科別缺醫師,現在連神經科也鬧醫師荒。嘉義長庚醫院日前通知鄰近醫院,限縮腦中風病人夜間轉診標準,凸顯神經內科醫師人力嚴重不足問題。對此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函給衛福部,呼籲除了全面檢討健保給付制度,也應比照兒科醫師,每月提供神經科住院醫師1萬元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