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
-
《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出爐 未提居家托育規範民團憂
|生活為強化0到2歲托育管理,衛福部規劃《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要來強化管理。但民間團體認為,草案中未提及「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規範,恐無法確保對於居家托育人員管理。
-
北市提居家工作指引,勞工離線權被保障了嗎?【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疫情期間,台灣大規模實施遠距工作;疫情平緩後,仍有些單位保留部分遠距工作型態。但不需在固定時間到固定地方工作的模式,卻讓上、下班的界線變得模糊。為了預防勞資爭議產生,台北市勞動局率先頒布居家工作指引,也首度提及勞工的離線權。在台灣剛萌芽的遠距工作型態遭遇什麼挑戰?
-
保母人力快速流失供不應求 百萬獎助新手保姆
|生活台灣社會的保母人力快速流失,但家長的托育需求連年高升,根據統計,2021年底全台居家托育人員2萬7547位,其中50歲以上佔總人數61%,平均10年內會退休。若沒有新血加入,保母人力將會腰斬。預估2024年前全台至少要增加4000名保母,才能符合家長送托需求。民間團體決定投入500萬元,獎助雙北地區每名新手保母9萬元,盼有更多年輕人投入保母業。
-
照護獨居老人健康生活,足部護理的發展與挑戰【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有居護所發現,8成的居家個案都有不同程度的足部問題,嚴重者甚至造成臥床。因此,一群護理師透過引進國外足部護理課程的訓練,開始投入「足部護理」的照護工作。足部護理是一種預防照護,協助高齡者與獨居老人生活自理,也能即早解決身體上的問題。然而,這樣新穎的照護模式仍鮮為人知,在制度上也面臨挑戰。
-
孩童居家墜樓多 高雄市舉辦兒童安全宣導
|地方為推廣居家防墜觀念,高市社會局與靖娟基金會合作,連續2天舉辦兒童安全宣導活動,提醒家長重視居家安全,因為靖娟基金會就發現,疫情以來孩子在家時間長,居家墜樓事件跟往年比增加了4倍,尤其現在是暑假期間,孩子經常待在家裡,家長更要留心。
-
餵9個月大嬰兒吃安眠藥 保母虐童僅開罰6000元
|社會近年來,嬰幼兒疑似被保母虐待的事件不斷出現在新聞版面上。根據靖娟基金會統計,近年來的托育司法相關案件,有7成以上屬於居家托育,這當中超過3成涉及不當虐待,但現行法規,對於有照保母的管理以及無照保母的罰則力度都不夠,建議相關單位修法,讓公權力能明確的保證孩童安全。
-
倫敦理想家居展登場 節能、智慧家電成焦點
|文教科技一年一度「理想家居展」在英國倫敦展開,展覽重點除了追求低耗能、利用再生能源及高科技居家設備,不僅有各式各樣的智慧型家電,還展示了使用模組構造,在4天內就能建造出理想居家概念屋。
-
雲林智能居家生活館啟用 科技結合輔具
|社福人權雲林縣身心障礙者人數約5萬人,為了要讓身障者能夠獨自居家生活,減少因無人照顧而需入住機構難題,雲縣府規劃輔助器具資源中心智能居家生活館,將輔具、智能設備與居家結合。希望能幫助有需要的身障者或家中高齡者,都透過智能輔具安全獨居,也可減輕照顧者壓力。
-
日疫情棘手 首相菅義偉宣布「居家療養」政策引起強烈民怨
|全球東京奧運落幕,日本政府的挑戰才要開始。疫情不斷蔓延,醫療院所無法負擔,首相菅義偉3日宣布「居家療養」政策,重症患者或是轉為重症風險較高的患者才能住院治療,卻引起強烈民怨。
-
月嫂、居家清潔工染疫風險高 婦女團體呼籲應納入優先打疫苗
|生活長照機構、雙北市的保母是疫苗優先施打對象,但職業風險類似的「月嫂」、「清潔工」等居家式服務人員,卻未被納入。婦女團體統計,居家清潔服務,平均每人每周要奔走6個不同家庭,輪流接觸不同人群,其實也面對高度染疫風險。他們呼籲行政院評估將「居家清潔、坐月子、陪伴照顧服務業」提前納入第七類疫苗接種對象。不論是辦公大樓的清潔業者,還是到宅服務的打掃人員,許多人都是二度就業的女性勞工。工會指出,疫情爆發後,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