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
-
巴西毒蠍傷人逾20萬件 科學家開發抗毒血清
|全球因為氣候變遷、森林砍伐和城市擴張等因素,讓巴西的特有種黃蠍變成人類的重大威脅,因為牠的毒液會讓被咬到的人可能不到1天,甚至最快1小時之內就會死亡。光是去(2023)年,當地被蠍子咬傷的意外就超過20萬起。因此,巴西的科學家正積極開發抗蠍毒血清。
-
百步蛇罕見現蹤台東民宅 疾管署捕獲帶回製蛇毒血清
|地方台灣6大毒蛇之1的百步蛇,屬於珍貴稀有的2級保育類動物。日前罕見現蹤台東縣民宅,報案後出動專家成功捕獲。疾管署和農業部人員今(3)日趕到台東,將牠帶回製作抗蛇毒血清。
-
宮廟誘捕眼鏡蛇 捕蛇人遭蛇吻連打14支血清保命
|生活台南安南區一處私人宮廟,6日傳出有眼鏡蛇現蹤,捕蛇人接到委託前去捕蛇,卻不慎遭咬傷左手指,打了14支血清保命。4至11月是蛇類出沒期間,到濕熱的夏季更是高峰期,醫師也提醒,被毒蛇咬傷要拍下毒蛇外觀特徵,儘速就醫,才能根據咬傷進行對應的血清治療。
-
北醫研究:血清紐蛋白高度磷酸化 易激發動脈硬化
|生活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及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要診斷是否動脈粥狀硬化,通常要透過血管造影、電腦斷層掃描等方式來判斷,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發現,血清中的紐蛋白若是高度磷酸化,即可判定動脈硬化的程度,重大發現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
確診3個月內再快篩陽 「2次感染」定義為「復發」
|生活近期有許多確診者3個月內再度快篩陽性,衍生不少爭議,為此疫情指揮中心昨天下午召開專家會議,討論「2次感染」定義,建議3個月內,即使症狀變嚴重,除非檢驗證明感染其他病毒株,否則一律視為「復發」,而不是2度感染。至於哪些條件可列入2次感染通報,和相關配套,待討論確定後,指揮中心會再對外公布。
-
去年血清社區監測陽性率低 洪子仁指如今盛行的變異株已不同
|生活去年8月底展開的血清社區監測結果出爐,指揮中心指出這顯示社區隱藏個案少,不過有醫師認為,這只能反映出當時社區的情境,如今盛行的是Omicron,傳播力更強,傳播速度也更快,因此包括加強社區篩檢的強度和力度,以及打第三劑加強劑都是有必要的。
-
徵用捐血血清樣本引發爭議 指揮中心:民眾不想參與可退出
|生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將隨機蒐集今年4月到7月間,各捐血中心5000件血清樣本,調查新冠病毒抗體陽性的情形。不過引發不少質疑,批評作法有如不告而取。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血清抽樣實驗十分嚴謹,不想參與的民眾可自行退出。
-
Delta入侵社區 學者建議檢驗應三管齊下
|生活國內新冠疫情近日逐漸升溫,除了確診機師突破性感染,還爆發新北幼兒園群聚事件,而且經過基因定序結果確定是Delta變異株。面對Delta恐已入侵到社區,學者表示,不能僅針對現有確診個案或不明感染源個案,去判斷傳播鏈及關聯圖,而是應該從病毒偵測、血清檢測及臨床症狀偵測,三管齊下進行檢驗才行。
-
雙北下週一將視狀況宣布開放內用 柯擬在萬華做血清學檢查
|地方雙北今天共新增11例確診,原本台北市今天就要宣布下週開放餐廳內用,不過跟新北市討論後,決定雙北步調一致,觀察這週末後,下週一再視狀況一起宣布。另外柯文哲也表示將在萬華做血清學檢查,已經獲得CDC同意,要找出感染黑數。
-
印度疫情蝴蝶效應 廣泛衝擊全球各層面
|印度的嚴峻疫情,已經產生蝴蝶效應,衝擊全球。印度變種病毒在國際間蔓延,世衛組織WHO也已正式對印度變種病毒的警戒升級。此外,印度無論在海運,電子製造跟紡織業,甚至疫苗供應上,都在全球扮演關鍵角色,倘若疫情持續惡化,不但會拖累各國疫苗施打進度,也將影響世界經濟復甦。 根據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數據組織的數字,印度變種病毒已入侵全球數十個國家,證實2020年10月首次發現,到今年3月才公布的印度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