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NASA要求加快研發迷你型核電 擬用於未來月球、火星基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新一輪的太空競賽正悄悄展開,新型的核能科技可能是關鍵角色,代理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的尚恩達菲(Sean Duffy)這個月初發表一份NASA的內部備忘錄,要求加快迷你型核能發電機組的研究,希望能在2030年之前有具體成果,作為未來月球乃至於火星基地的電力來源。

美國早在阿波羅11號還沒有登陸月球之前的1958年,就開始研究在月球設立長久基地的方案,目前最新的構想則是納入「阿媞米絲計畫」當中。除了美國的NASA,歐洲太空總署以及俄羅斯與中國都有設立太空基地的構想,雖然都還處於概念階段,但自詡為太空霸主的美國,仍時時提醒自己不可掉以輕心。

美國運輸部長、代理NASA署長尚恩達菲8月時表示,「我們正在競逐登月的比賽中,主要對手是中國,在月球設立基地需要能源,月球上某些關鍵地點我們用太陽能,但核分裂科技也極為重要,所以我們投入了數億美元研究可行性,我們現在要更進一步把這個構想付諸實現,它將有100千瓦發電量,相當於2000平方英尺(56.2坪)家屋3天半的用電量。」 

目前絕大多數的太空船以及像是國際太空站,都以太陽能板作為電力來源,但月球自轉速度相當慢,地點固定的月球基地每個月會有大約2個星期處於黑夜狀態,不利於太陽能發電,在月球建立核電廠的構想就此產生。由於體積能太大,發電量也無需太高,因此這種小型核電機組要先在工廠裡組裝測試完成才能夠送上月球,作法類似核能動力艦艇上的反應爐,而這也是英國勞斯萊斯集團推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的基礎。

勞斯萊斯工程師馬里歐特2022年時說道,「我們正面臨新的太空競賽,商機滿滿,有很多的太空機構想立足月球,然後往更遠的太空發展。這是微型反應爐核心科技的縮尺模型,在太空中使用太陽能電力是不錯,但它有時不是那麼可靠,所以在我背後展示的這種科技,將有助於各公司實現其太空企圖心。」

未來如果要以月球基地為出發點,往登陸火星的方向邁進,同樣需要藉助這種小型反應爐。

勞斯萊斯未來工程計畫室主任愛碧克雷敦也表示,「要登陸火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用傳統燃料去一趟可能要耗時18個月,如果能用上核能科技時間可縮短到3個月,這將使人類有更多機會踏上火星,進行各種實驗或在火星居留,預計2040年之前穰類可登上火星。」

勞斯萊斯集團甚至認為,未來如果要在遭遇重大災害的偏遠地區提供足夠的電力,以移動式的小型反應爐是很好的選擇。當然在業者畫出大餅的同時,核能發電最關鍵的核廢料處理與儲存,問題仍舊沒有答案。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