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北部近郊的盧頓,冬天有好幾個月都是見不到陽光的陰暗天。但齊魯切爾凡還是在屋頂裝了太陽板,從清晨起床到早上10時,智慧電量儀顯示0,代表家裡沒用到電力公司的電,用的是太陽光電系統所產生的電能。
齊魯切爾凡裝設太陽能板的花費相當於台幣40多萬元,看似一筆不小的數字;英國的電費在一年之內暴漲6成7,從能價價格趨勢和環保角度來看,他認為錢花得很值得。
等到電池科技更成熟,未來家裡還能加裝儲備電力的光電電池,多了一項用電來源,有備無患。
英國居民齊魯切爾凡表示,「電池科技尚在發展,我目前沒選擇使用,但我應該會升級光電系統,到了夏天再加上電池。」
太陽能是再生能源的一種,是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減緩地球暖化的解方之一。過去200年來,人類重度依賴化石能源,代價就是地球暖化帶來的極端氣候。
聯合國資料顯示,包括燃煤、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化石燃料,是地表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宗,占75%以上,它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更超過9成。
美國太空總署NASA彙整142年間的地表溫度變化,發現從2000年後,顯示北半球變熱的紅色區域面積愈來愈大,而且不曾消失。
各大洲的極端高溫、旱象、水患和野火災情愈來愈嚴重。科學家預估,如果無法在10年內將碳排量減少4成,全球平均升溫很難控制在關鍵的攝氏1.5度以內。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說:「好消息是,我們擁有經濟和科技的工具,限制暖化推進到1.5度。轉化過程也是新的契機,對於新創企業和財務來說。」
能源革命被視為減少碳排、減緩地球暖化的途徑之一;能源革命包括停用化石燃料、改用再生能源,並開發新能源。其中太陽、風力和水力等再生能源在現階段被寄予厚望。
部分國家善用天時地利的條件,加上落實公權力,在國際高喊能源改革的浪潮中,讓再生能源成為奠定國力的基礎。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秘書長斯蒂爾認為,「有政治決心,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位於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是全球少見的再生能源大國。哥國從2014年開始,高達98%的能源已經仰賴再生能源,其中6成是水力發電,其餘是風力、地熱、生質能源與太陽能。民眾一年四季幾乎不缺電,而且電價穩定。
哥國還能多餘的電力出口到鄰近的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巴拿馬和薩爾瓦多等國,2019年還賺進約合台幣55億元。
哥斯大黎加電力公司經理卡洛斯指出,「哥斯大黎加供電的最大好處就是,我們出口到中美洲的每百萬瓦電力都是再生能源,因此我們降低了大家的廢氣排放。」
在美國,再生能源典範州非南達科塔莫屬。2021年的數據顯示,南達科塔州的再生能源產量以83%的占比位居全美第1,能源類型以風力與水力發電以主。
這些地區只靠再生能源就能充分供電,人口不多是其中一項關鍵因素,人口密集的國家很難照做。
美、英等國開始注意到電力分配與傳輸,也會影響發電過程的碳排放量,呼籲汰換傳輸化石燃料的老舊電網,升級成可傳送新能源電力的系統,提高能源改造的效率。
英國就宣布啟用新一代的T型電塔,除了可傳輸風電和太陽能等乾淨能源,外型也顛覆百年以來舊型電塔的暗沉,象徵迎向綠色能源的新時代。
英國國家電網公司哈斯凱恩說明,「選出的電塔新設計,是為了符合新能源基礎建設的需求,也能配合環境改變外型。」
目前在薩默塞特已經有36座新的T型電塔啟用。英國電網公司花費9億英鎊的T型電塔計畫,預計將興建57公里長的高壓電傳輸網絡,未來將供給600萬家用與商業用戶,期望能助攻英國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