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十分受到小朋友喜歡的機械恐龍,今(29)日換上了耶誕套裝亮相,讓來參觀的民眾直呼好可愛。而因為疫情影響,3年沒維修的機械恐龍,也在近期完成維護,讓機械恐龍能生動的活動。遊客吳小姐說:「之前帶他(小孩)來的時候,看到很多小朋友在旁邊看到(恐龍)就是在大哭,所以這次變成聖誕造型的話,應該小朋友比較不會害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焦傳金表示,「在今(2022)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幫機械
阿根廷考古學家最近發現一種裝甲類恐龍是生存在白堊紀早期,大約1億年前兩足行走甲龍,這種恐龍命名為「冕岩持盾龍」,是南美洲第一次發現的裝甲類恐龍,也證明白堊紀早期裝甲類恐龍的分布,比以前學界認為的還要更加廣泛。
中興大學今天宣布成立自然史博物館,上千件的世界級大型動植物標本首度亮相,包含恐龍胚胎化石、亞洲象馬蘭的象鼻等都能看到。校方希望呈現動植物的多樣性、培育專業解說人才,也對民眾開放,推廣生態教育觀念。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局,宣布將23種野生動植物列入絕種,其中包含鳥類、蝙蝠及魚類等。大多數動物都來自太平洋島上,有些則在美國。另外在巴西,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新的恐龍品種,兩足、短臂,還是肉食性的掠食者。
澳洲在2007年公布的南方泰坦巨龍化石、現在被認為是新物種,並且是目前已知地球上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身高大約兩層樓,身長相當於一個標準籃球場,生活在距今9千多萬年前。 澳洲昆士蘭內陸這片寸草不生的紅土,就是發現南方泰坦巨龍化石的地點,這項考古工程,最早是2006年在布里斯班西方1000公里處的農場、發現神秘化石開始的,後來經考古團隊深入挖掘,散布當地的恐龍化石陸續出土,有的重達幾百公斤,四五個人都
新加坡最近設置了一條從市區通往樟宜機場的連通道,民眾除了可以騎腳踏車到機場,沿路還有侏羅紀步道,可以看到20座的恐龍模型,成為獅城最新的景點。 新加坡這條全長3.5公里的自行車道很不一樣,無論是大人或小孩,來到這裡都會不由自主停下腳步,跟恐龍來張合照。這條日前才開通,從新加坡市區通往樟宜機場的自行車連通道,包括一段約一公里長的侏羅紀恐龍步道,沿途設置了22尊包括9種不同種類的恐龍塑像,最大的一隻是
美國科學家近年在科羅拉多州意外發現了大滅絕時期之後的化石,他們研判在恐龍的威脅消失之後,哺乳類動物的體型,在七十萬年間變成一百倍大。 6600萬年前如果不是小行星撞地球,導致恐龍滅絕,人類可能無法後來居上宰制全世界,但當時在七成五的物種都被摧毀的情況下,地球的生態系統又是如何復甦的? 美國科學家意外在科羅拉多中部Corral Bluff的自然保護區找到了有利線索,發現保存完整的化石。 美國丹佛自然
中國江西省,最近發現了亞洲第一個暴龍類的化石足跡,長度有58公分,推測恐龍的體長達到7.5公尺。而從足跡的大小和發現地點來判斷,很有可能是先前在當地出土、屬於暴龍類的虔州龍。 這個長58公分、寬47公分的巨大足跡,是最近在中國江西贛州因為道路施工、而意外曝光的暴龍類腳印化石,由於是全亞洲首次發現,意義格外重大。 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表示:「在整個中國暴龍類的恐龍足跡,確鑿地並沒有發現過。那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