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行人痛苦路段大公開 高醫、榮總、輕軌皆上榜

台灣每年超過300位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對行人路權不友善環境,也遭外媒評論是行人地獄,高雄民間團體公布高雄行人痛苦路段,包括大型醫院附近、輕軌施工路段等等,呼籲市府重視改善。

人行道高低不平,路面破碎,民眾推著輪椅經過,除了要小心腳步以免碰撞,還要閃避違停機車、汽車停車彎,冒險走上道路,小朋友騎著腳踏車,更是如同道路挑戰賽。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所長彭渰雯表示:「人行道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經常是凹凸不平、不連續,然後也充滿障礙物,這些障礙物不僅是民眾店家的路霸,其實有時候所謂的街道家具、路燈、變電箱也經常擋住,讓輪椅沒辦法行走。」

台灣每年超過300位行人因交通事故意外死亡,2021年A1死亡事故中,行人佔比10%,而行人事故發生主因,有6成是過馬路被撞,以及遭後車追撞,而高雄市的高醫、榮總等大型醫院附近、輕軌施工路段和捷運車站旁,都是民眾步行痛苦路段。

小金魚親子共學協會創辦人吳亭君表示:「人行道外推可以縮減,很有效縮短我們行人通過馬路的時間,還有我們行人站在這邊的話,我們能見度會提高,也可以避免一些意外。」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于凱表示:「交通罰鍰的預算裡面,今年15億元編列的預算,提撥3%出來改善高雄的交通、行人安全。」

人行道外推增加行人在路口能見度,以及避免人行道上設置機車停車格,降低人車衝突發生,民間團體提出具體建議,呼籲市府將交通罰鍰專款專用,改善行人路權。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