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
-
歐洲最早生態村蘇格蘭芬霍恩 居民靠風電、有機耕作生活
|全球許多人都想更環保的過生活,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浪費,蘇格蘭的芬霍恩是歐洲最古老的生態村之一,大約500個居民透過綠建築、有機耕作、再生能源,實踐了環境永續的理想,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
-
台美關稅談判最後階段 林佳龍:堅守國家及產業利益
|政治高市早苗昨(21)日正式就任,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外交部長林佳龍指出,高市一向對台灣友好,對日本新政府政策方向有信心,期待大力支持我國加入CPTPP。而對於台美關稅談判進度已進入最後階段,林佳龍也說將會堅守國家及產業利益,同時研議透過既有機制與美方合作,共同打造關鍵礦物的「非紅供應鏈」。
-
彰化PU皮廠甲苯排放超標24倍 最重可罰1500萬
|地方在彰化濱海產業園區,有PU合成皮製造業者宣稱使用水性環保樹脂塗料,不過環境部中區環境管理中心先透過空氣盒子監測周遭發現異常,因此進場深度稽查,結果在排放廢氣的煙道檢測到有害空氣污染物甲苯濃度超標,還超標高達24倍,這也是國內第1起查獲超排甲苯的環保犯罪案件。
-
MOFs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結構如妙麗魔法手提包
|文教科技今(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由日本京都大學的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的英國學者羅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亞基(Omar M. Yaghi),3位學者共同獲獎;評審指出,3人從上世紀末奠定的「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學基礎,讓化學家能建構充滿微孔的分子結構,用於從空氣取水、二氧化碳捕捉,與儲存有毒氣體和催化反應。3人將共享1100萬瑞典克朗,並於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
開創「金屬有機骨架」研究 日澳美3學者共獲諾貝爾化學獎
|全球今(202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在稍早揭曉,由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亞基共同獲得,表彰他們3人在「金屬有機骨架」領域上的開創研究。
-
打造「金屬有機骨架」 日澳美3學者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文教科技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今(8)日揭曉,由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雅吉共同獲獎,表彰3人在金屬有機骨架(MOF)發展上的貢獻,可望用於協助人類解決重大環境與能源挑戰。
-
美國紐約推動廚餘堆肥 年減4萬噸廚餘解決垃圾難題
|全球美國紐約市2年多前開始推動廚餘堆肥計畫,廚餘不再只是垃圾,轉化後能改善土質,提升吸水力,降低洪災風險,同時也減少垃圾掩埋場的甲烷排放。現在紐約市更成立了堆肥處理廠,每年可處理4萬噸廚餘,並免費提供270萬公斤堆肥,給居民、學校和社區花園使用,一舉多得。
-
熱低壓TD21不排除今成颱 估下周一至三明顯雨勢
|生活西北太平洋3個熱帶性低氣壓,其中位在南海的TD20下午增強為米塔颱風,外圍環流會影響花東與南部,氣象署預估TD21也不排除今(18)日增強為颱風,將對台灣帶來明顯影響,預估下週一到週三會有明顯雨勢。有氣象專家提醒,TD21一旦成颱,強度可達中度到強烈颱風之間。
-
NASA發現火星「豹紋岩石」 科學家:或為生命活動跡證
|全球火星上可能確實存在過生命,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10日宣布,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在火星耶澤羅隕石坑的古老河道岩石中,發現可能與遠古微生物相關的豹紋與罌粟籽斑點結構。科學家推測,這或許是30億年前生命活動留下的跡證。研究團隊形容這是迄今最有力的候選樣本,但仍須送回地球實驗室進一步分析。
-
為符永續放牧認證標章 南非養羊業轉型再生農業
|全球南非是全球羊毛的重要供應國,但過去國際買家並不太關心永續議題,現在變成要求出示相關認證,這股壓力也成了轉型契機,讓他們改採比有機農場更強調生態循環的「再生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