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
-
健保3高支出每年達3400億 9/1起擴大給付血脂新藥
|社福人權三高疾病造成國人巨大健康負荷,每年健保支出高達3400億元,健保署宣布,9月1日開始擴大給付血脂新藥。不過醫界也點出,健保署3月份剛擴大給付的排糖藥,用藥限制太多,近期將會再提議放寬。
-
失智新藥欣智樂療效數據不足 專家不建議納健保
|社福人權衛福部今(2025)年核准2款失智症新藥,不過首款申請健保給付的「欣智樂」因長期療效數據不足,專家會議不建議納健保;另外一款「樂意保」因剛剛送出申請,是否納健保,預計明(2026)年第1季出爐。
-
美研發首款睡眠中止症口服藥 估明年向FDA提交新藥申請
|文教科技美國製藥公司Apnimed宣布,已完成首款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口服藥的第2次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在2026年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交新藥申請,期望未來能取代現行陽壓呼吸器(CPAP)治療方式。
-
癌藥基金上路半年納4款新藥 健保署爭取明年預算擴至百億
|社福人權癌症連續蟬聯國人10大死因首位,2025年開始推行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希望加速癌症病人用藥時程、改善健保新藥納入延遲問題。今(27)日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執行約半年期間已經納入4款新藥,以「全適應症給付」納入給付,預計在2026年預算突破百億,希望讓癌友盡早用藥。
-
83歲嬤打阿茲海默症新藥第一針 療程估150萬民團籲納健保給付
|社福人權失智症疾病迎來新曙光,衛福部近期核准2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創新針劑,23日早上新北市亞東醫院打下第一針。這兩款藥劑主要是透過清除腦中致病的類澱粉蛋白,延緩神經退化,不過18個月要價150萬,民間團體也呼籲應該納入健保給付。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則表示,還要再進行醫療評估。
-
失智症新藥開放自費施打 健保署:未來擬納健保給付
|社福人權前衛生署長林芳郁退休後罹患失智症,震驚醫界,他的妻子、整型外科名醫林靜芸,22日上午舉行新書發表會,將夫妻與病共處的心路歷程和外界分享;衛福部長邱泰源也親自到場表達祝福,並強調明(2026)年長照3.0上路,將擴大把年輕型失智且失能患者納入適用對象,也將評估失智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減輕家屬負擔。
-
軟骨發育不全症新藥納健保給付 估每年省800萬藥費
|社福人權罕見疾病「軟骨發育不全症」影響病人生長,甚至連如廁都造成困難,生活得仰賴他人協助,衛福部健保署宣布,從今(2025)年5月1日起,將全球唯一可治療這種罕病的新藥納入給付,而首位受惠者,就是年僅13歲的許小妹,未來1年將可省下800萬元的藥費。
-
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例攀升 醫團籲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生活抗生素抗藥性議題引起國際關注,臨床病患可能會因為抗藥性細菌發生「無藥可用」的窘境,感染管制學會與感染症醫學會今(7)日再度呼籲要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否則到了2050年,將面臨更多病患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狀況。
-
興大團隊研發三陰性乳癌新藥 抑制癌細胞生長轉移
|文教科技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三陰性乳癌」治療上更是棘手,化療藥物研發遇上瓶頸。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複方新藥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轉移,最近登上國際醫學期刊,預計最快3到4年內投入臨床應用,提供治療新選擇。
-
癌症新藥基金上路首年 賴清德承諾:預算維持一定水位
|社福人權「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下午在台北榮總登場,總統賴清德親自出席,並在致詞時強調,今年是癌症新藥基金上路第一年,預算編列50億元,未來會維持在一定水位,強化癌症防治計畫。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也提出促進健康台灣的5大支柱,包括強化醫療韌性、落實888三高防治計畫等,確保全民健保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