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
-
花蓮農改場推自然農法 棲架引黑翅鳶等猛禽棲息
|環境農業部花蓮農改場為推展自然農法,去(2024)年開始在田區設置了猛禽棲架,經過1年多觀察,陸續記錄到包括黑翅鳶、紅隼等12種珍貴鳥類,另外也架設獨居峰小屋,有效建立農田生態多樣性資料。
-
法農場拋開農藥與化肥 靠自然力量豐收30年
|全球歐洲長期致力於綠色農業發展,法國西部的農民與科學家更是在過去30多年來,持續推行一種完全不依賴殺蟲劑與合成肥料的耕作方式,而是仰賴自然力量,來進行農業生產。這類型農場不僅能穩定產出作物,還促進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與繁盛,讓整體自然環境,更充滿生機與活力。
-
【島在現場】生態農田:共創生物多樣性|農田也是生物棲息的好地方|2025.03.26
|國內有近六成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在淺山地區,與多數農田高度重疊,而臺灣農田面積約占總面積24%,除了肩負經濟生產,也同時具備串連鄰近森林、溪流、濕地等環境作用,因此民間私有地如果也能成為保護區的一環,藉由民間力量保護區的範圍,跨足農業操作與生態保育等面向,就能填補保護區外的漏缺之處,讓更多農田成為生物庇護的「農田方舟」。林保署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多位農友合作,營造農田方舟,擴大生態保護區域,
-
前進日本》日光能否共享?系列報導05:福島青年的未來圖像【我們的島】
|環境日本福島縣二本松市近郊,位於丘陵與溪谷之間的這片土地,一排排光電板下,有剛種下的豆苗,也有著近藤惠從絕望中站起來的歷程...
-
無人機農作法規不符實務需求 農民怨作業困難盼配套解決
|生活隨著農村人力凋零,無人機在田中作業的景象已經越來越常見,但部分農民反應,無人機農作相關法規並不符合農民實際需求,要合法作業很困難,尤其無人機農藥噴灑過程,跟有機農、附近住戶衝突不斷,盼能有相關輔導配套、協助解決。
-
守護環境的海洋藝術家|他用垃圾說故事【我們的島】
|地方如何創作台灣的海洋藝術?如何透過藝術守護環境?一直是藝術家林純用探究的目標。透過各種類型的藝術形式,從個人創作走向集體參與,林純用著回收的材料,創造出一件件令人深思的藝術作品,開啟人們的環境視野。
-
台南鹽水華新麗華擴廠計畫 承諾棲地營造今環評審查
|地方位於台南鹽水的華新麗華公司為一貫化作業鋼廠,為了配合國家產業升級,在既有場址推動擴廠計畫,案件10日下午在環境部進行環評審查,除了控制污染排放與承諾減碳,開發單位也要營造環頸雉、東方草鴞營地達2.2公頃,以及提出友善農地給付,案件最後通過審查。
-
減塑已成趨勢,無包裝商店的挑戰與未來!【獨立特派員】
|環境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再度聚焦減塑議題,主題是「多一塑不如少一塑」。除了生產源頭,販售端也有無包裝商店正為減少塑膠包裝而努力。不過台灣從2015年第一間無包裝商店開設以來,目前經營家數約略只有30間。一起來看看,無包裝商店主要的經營概念以及面對哪些經營挑戰。
-
台英簽署有機產品MOU 2國有機產品可直接進出口
|生活台灣與英國今(22)日下午簽署了台英「有機產品互相承認瞭解備忘錄」,英國的有機原料產品可以恢復銷台,而台灣加工過的有機產品則可銷往英國;英國也是台灣第8個完成簽署相關協議的國家。
-
消基會抽樣12件「有機」蔬菜 部分未提供認證農藥殘留更高
|生活為了避免吃下過多的農藥,不少民眾購買農產品時偏愛選擇標示「有機」產品,但日前消基會到雙北市及台中市傳統市場及黃昏市場進行採樣,發現部分標榜「有機」的蔬菜,不僅沒有提供證明文件,農藥殘留更比一般蔬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