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農改場推自然農法 棲架引黑翅鳶等猛禽棲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農業部花蓮農改場為推展自然農法,去(2024)年開始在田區設置了猛禽棲架,經過1年多觀察,陸續記錄到包括黑翅鳶、紅隼等12種珍貴鳥類,另外也架設獨居峰小屋,有效建立農田生態多樣性資料。
一身雪白、擁有一副紅寶石般的眼睛,這隻飛到花蓮農改場有機農業研究中心田間的黑翅鳶,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入鏡,而這猛禽支架上的相機,1年下來還觀測到紅隼、棕背伯勞等12種稀有鳥類。
花蓮區農改場有機農業研究中心主任邱淑媛表示,「這個猛禽的出現,在田區裡面牠代表的意義是田區裡面有一些牠的食物,那牠的角色其實可以幫助田區裡面,去清除那些我們認為對作物有害的,例如說牠會抓老鼠」
此外,園區內還搭設了許多小木屋,吸引各式各樣的獨居蜂前來入住,這些獨居蜂有些屬於肉食性例如蜾臝可捕食害蟲,切葉峰則是以花粉為食,有效幫助農作物受粉。
花蓮區農改場有機農業研究中心主任邱淑媛表示,「獨居峰牠是一個很好的授粉昆蟲,所以用這個來引誘然後在田區的周邊,創造一個比較高的獨居峰族群數量 ,就是幫牠把房間準備好,牠會比較願意來這邊入住,入住完了牠的小孩子出來,其實就在這附近活動,那牠就會在田裡面授粉。」
農改場強調,過去慣性農法使用的殺蟲劑會破壞自然界平衡,自然農法則是利用動物天性,就能有效減少蟲害以及防治資材使用的需求,將持續記錄這些田間的自然生態,建立永續與友善的農業生產體系。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