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
-
伊拉克戰火及氣候雙重衝擊 烏爾、巴比倫遺跡受威脅
|全球在現今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被譽為人類文明的搖籃。然而,戰爭的破壞以及氣候變遷引發的乾旱、土壤鹽化和地下水位上升,正在加速南部古城烏爾與巴比倫古文明遺址的侵蝕與崩塌。考古學家與文物專家警告,若不立即採取修復與保護行動,這些承載人類早期文明的寶貴遺跡,可能將永遠消失。
-
亞馬遜「飛河」水氣減弱 科學家:雨林乾旱恐草原化
|環境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能調節南美洲氣候。雨林樹木蒸散形成的水氣流「飛河」把水氣送往內陸,但隨著砍伐與氣候變遷導致飛河水氣減弱、亞馬遜乾旱惡化,不僅生態受衝擊,也威脅農業和水力發電。
-
氣候異常日本今秋將縮短 太平洋反聖嬰機率達7成
|全球中秋節象徵著秋意漸濃、氣候轉涼,不過今(2025)年的季節腳步恐怕會變得異常。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日本才剛經歷破紀錄的酷暑,氣象廳卻預測,部分地區的寒冬可能比往年更早報到,秋天或許會更加縮短。同時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也警告,太平洋出現反聖嬰現象的機率超過7成,全球氣候走向恐會再出現劇烈變化。
-
瑞士建空中水霧灌溉場 研究助森林抗旱
|全球瑞士科學家為了要了解乾燥空氣對松樹林的影響,特別在境內最炎熱乾燥的「費恩森林」,搭建高空水霧灌溉場,實驗發現在相同濕度下,空氣越乾燥,樹木更急著從土壤吸水。
-
極端氣候危及地基、排水 法國古堡維護升級緩衝擊
|全球極端氣候不只影響人類生活,連歷史悠久的法國古堡也難逃威脅。羅亞爾河城堡群因為乾旱與暴雨的衝擊,地基開始鬆動、排水系統受損,連維持周邊花園的生態都變成挑戰。維護人員表示將啟動全面監測機制,及早發現即時搶修。
-
智利培育新品種水稻 節水抗旱、減少70%甲烷排放
|全球智利持續15年乾旱,水資源緊張讓農業步步為艱,但最近在這片乾裂土地,長出金黃飽滿的稻穗。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一種「氣候智慧型水稻」,不僅能在寒冷乾燥的環境中茁壯生長,還大幅減少用水與甲烷排放。當地農民期盼,這項技術不只改變智利,也能為其他飽受氣候變遷之苦的糧食產區帶來轉機。
-
中東千年沼澤存亡危機 中企獲探勘權、居民憂破壞生態
|全球橫跨伊拉克與伊朗的美索不達米亞沼澤被譽為中東綠洲,有7000年歷史,早在2016年就被列為世界遺產。但如今,這片珍貴濕地正面臨雙重威脅乾旱加劇、水源萎縮,政府更授權企業在周邊探勘石油,讓當地人與環保團體憂心不已。
-
阿爾卑斯山4月罕見降大雪 部分地區積雪逾1公尺
|全球雖然時間已經來到4月,但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區仍然下起罕見的大雪,一夜之間的積雪就超過1公尺。相關各國都呼籲民眾待在家裡,盡量不要出門。但是在德國卻出現90幾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專家警告可能會引發森林火災,以及農作欠收等各種問題。
-
受高氣壓影響 萊茵河水位恐低於78cm基準
|全球全長1232公里的萊茵河,是歐洲重要的水路運輸要道,德國約有8成的內河貨物運輸得依賴萊茵河輸往北海的港口。一旦乾旱,萊茵河水位將逐步下降,嚴重影響德國的運輸業,甚至對經濟造成衝擊。但受到高氣壓影響,歐洲中部2月以來天氣普遍晴朗少雨,溫度甚至超出往年同期均溫。
-
燃燒的加州:氣候變遷下的野火風險【我們的島】
|全球位於美國南加州的大洛杉磯地區,是僅次於紐約的第二大人口集中地,知名的蓋蒂美術館、比佛利山莊、電影重鎮好萊塢都位於此,然而這座天使之城,近年卻頻繁遭到野火肆虐,背後究竟有哪些自然與人為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