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千年沼澤存亡危機 中企獲探勘權、居民憂破壞生態
候鳥成群、物種繁茂,伊拉克南部與伊朗交界處的胡韋扎沼澤區,是具有7000年歷史的聯合國世界遺產,也是傳說中聖經的「伊甸園」所在。更重要的是,這裡是自古以來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
但受到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這片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沼澤區,已有多年苦於乾旱,豐饒的沼澤正在漸漸乾涸。

曾經魚群密布、水位有6公尺深的烏姆納季湖,如今水深僅剩3公尺,甚至許多地區的水深連1公尺都不到。居民擔憂這裡的水到了夏天將會完全乾掉。但乾旱不是最令他們恐懼的,他們近來發現,巴格達政府2023年已將胡韋扎油區的探勘權交給中國業者,最近工程車已悄悄開進沼澤周邊進行地震勘查,令居民措手不及。
蘆葦搭建的會堂裡,米桑省的阿布克薩夫村的居民正憂心忡忡地討論此事,他們表示,一直到重型機具進駐才意識到嚴重性。不久前一位居民牽著水牛要前往沼澤放牧,水牛還被剛鋪設好的電纜絆倒。
水牛飼主古拉比說,「我養水牛,每天早上帶牠們去沼澤吃草,晚上再帶回來,有一天早上我看到一些陌生的機器,那不是漁民會用的車子,是不一樣、很龐大的機具。」

伊拉克政府聲稱石油部和環境部正密切合作,確保不危及沼澤生態,也不會進入核心區域。
但根據《法新社》取得的最新影像,沼澤的植被已經出現重機械輾過的痕跡。荷蘭的和平組織PAX也指出,那裡已經被修建出一條長達1.3公里的土路。
胡韋扎沼澤漁夫阿里說,「我們一點好處也得不到,什麼都得不到,我們要怎麼接受對我們毫無好處的事?我們不會受益,受益的是那些員工,或者是能在公司裡工作、有條件的人,我們這種普通人不會有任何收穫,我們只想要能給牲畜用的水。」

環保人士也擔心,石油公司雖然嘴上說不會干擾沼澤核心區,但事實上他們有可能不遵守規定,進一步造成沼澤枯竭。
環保倡議者賈努比表示,「如果他們真的開發這座油田,有7000年歷史的沼澤就要終結。」
環保倡議者尼瑪指出,「談到石油、環境與沼澤,我們兩者都要,我們必須在這兩種重要資源間找到平衡,伊拉克有超過80%的收租經濟來自石油,而沼澤是個生態體系、是個生物系統,它是伊拉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榮耀,也是我們的文化遺產與民俗風土。」

伊拉克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石油收益占政府財政收入的8成多,可說是國家經濟命脈。但這一片代表當地人生計、文化與傳承的沼澤,更是一處珍貴的自然遺產,乾旱過去,雨水會再帶來水源,但沼澤生態一但消失,什麼也挽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