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6號水沙連高速公路是中台灣第一條橫向國道,根據高公局網站資訊,目前已經通車的霧峰到埔里其實是第一階段,原本計畫中還有第二階段埔里到花蓮,顯示因地熱與斷層等不確定因素,需要評估後另案核定。立委傅崐萁今(14)日質問行政團隊,民國83年說要另案核定,為何沒下文,交通部長王國材回應,除了工程上因地質、地熱難度外,所需經費8000億也非常龐大。
義大利水都威尼斯鬧乾旱,運河水位低到河床露出,船隻無法航行,專家及環團示警恐將面臨新一波乾旱危機。而法國已有31天沒有明顯降雨,去年因乾旱儲水不足的憂慮有增無減。
極端氣候讓今(2023)年歐洲新年期間出現破紀錄暖冬,數百地區高溫紀錄再刷新。瑞士等滑雪勝地沒雪、植物提前開花,氣候人士呼籲盡快採取行動;而也因溫暖天氣,讓多國冬季能源短缺問題緩解。
人類持續排放溫室氣體,已經對地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格陵蘭的冰層已開始大幅度融化,即使現在立即停止暖化活動,也無法逆轉融冰現象,恐將讓全球海平面在21世紀末至少上升27公分,也將對自然生態、全球經濟、甚至人類生存,都造成巨大衝擊。
氣候變遷引起的環境危機,漸漸咧發生。歐洲阿爾卑斯山脈的冰河,和格陵蘭冰河,溶去的速度攏變閣較緊。科學家就預測德國境內的5條冰河,佇15年內可能就會全部消失。
氣候變遷引發的環境危機,距離我們愈來愈近。歐洲阿爾卑斯山系冰河和格陵蘭冰河的融化速度加快,光是德國一處,科學家就預測冰河在15年之內可能就會消失殆盡。
歐洲熱浪使得高山冰融,現在阿爾卑斯山一些經典健行路線提前封閉,就是怕冬雪快速融化使得土石鬆動,造成岩石掉落有砸到人的危險。登山嚮導過去已因疫情影響生意,如今又關閉路線更受創。
氣候變遷引發環境異相,例如高溫乾旱、海平面上升及冰川融解等等,發生頻率越來越多,狀態也更加惡化。遭遇70年來最嚴重乾旱的義大利,波河谷地的稻米生產大減,相關產業也面臨倒閉危機。分布在太平洋島國的1000萬人,預估到2050年,將有170萬人因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而流離失所,斐濟就是其中之一。當地人擔心,這會讓他們世代相傳的文化、生活方式走入歷史。
世界各地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層出不窮。澳洲東海岸短短4天降下了8個多月的雨量,8萬5000人被迫在洪水中撤離;加州、希臘、西班牙等地卻是高溫野火肆虐;而義大利北部遭遇了7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緊急狀態,阿爾卑斯山脈馬爾莫拉達峰冰川溶解崩落,造成7人死亡8人受傷、13人失蹤。
義大利6月下旬以來,接連高溫的天氣,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冰川,3日疑似因為高溫融化而斷裂崩落,滑下山坡,殃及10多名登山客,造成至少6人死亡、8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