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飛河」水氣減弱 科學家:雨林乾旱恐草原化
秘魯山區雲霧繚繞,山腳下的農民正努力耕種,然而當地農業因名為「飛河」的水氣流減弱,而面臨嚴峻危機。
「飛河」是形成並維繫亞馬遜雨林生態的重要元素,飛河是從大西洋向西橫越亞馬遜雨林、由樹木蒸散所形成的水氣流,能將雨水帶往西部內陸與安地斯山區,是維護亞馬遜降雨與區域水循環的重要機制。
但隨著亞馬遜森林遭大量砍伐,飛河水氣流被削弱,難以將濕氣送往西部地區,導致乾旱惡化、也增加野火風險,其中以最西端的祕魯受害最深。

安地斯亞馬遜監測計畫 資深研究員范納指出,「亞馬遜的某些地區對這套森林循環系統的依賴特別高,因為它把來自大西洋的水氣帶到內陸。我們的研究發現,西南亞馬遜包括秘魯南部和玻利維亞北部,最依賴的不僅是飛河,還包括森林本身的水氣幫浦作用,使水分得以從東向西持續循環。」
科學家表示,亞馬遜的生態系統都仰賴這股水氣流,而最新分析點出警訊,大量而持續的森林砍伐正擾亂這條水氣流循環,若樹林持續消失,亞馬遜西南部的乾旱將進一步惡化,最終可能讓茂密雨林轉變為相對乾燥的草原地形。

亞馬遜保育組織駐秘魯科學總監弗里森朵普說明,「雨季的水氣流會穿過亞馬遜北部森林廊道,這是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但在乾季水氣流會經過巴西南部,再到達秘魯東南部與玻利維亞北部,這裡被稱為砍伐拱門,森林大量流失,我們發現南部這一段河流水氣較少,因此整體水量將減少。」
飛河效應削弱,讓過去2年亞馬遜面臨史上最乾旱的時期,造成農作歉收,季節亂了套也形成漁獵困難,依賴水力發電的城市則陷入電力不足的窘境。
亞馬遜保育組織駐秘魯科學總監弗里森朵普認為,「這不僅關乎農業,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何時捕撈特定魚種、何時獵取正在繁殖的動物,以及具有文化意義的時刻,如今這些生態曆法已經被嚴重打亂。」
多年來科學家持續警告,亞馬遜可能正邁向草原化的臨界點,若能減少樹林砍伐、進行森林復育並支持原住民族土地權的完整性,有助於恢復飛河效應,守護亞馬遜的生態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