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
國健署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減輕不孕夫妻經濟壓力
|社福人權台灣晚婚、晚育成為常態,高齡懷孕難度也上升,國健署統計,去(2024)年台灣婦女第1胎生育年齡為31.7歲,比20年前增加5歲,平均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且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總數已經連續19個月負成長,少子女化已經成為國安危機。國健署強調,正研擬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減輕不孕症夫妻的經濟壓力。
-
立院擬修法延長孕婦產假與配偶陪產假 現行法規與修正內容一次看
|生活近期立院擬修法延長女性產假天數,並在《勞基法》中明定懷孕未滿3個月流產者的產假權益,另外也擬同步修正《性別平等工作法》,將男性陪產檢與陪產假從合計7日增加為14日。現行產假規定為何?若修法通過產假可延長多久?其他各國產假長度與薪資為何?
-
蘇澳民宅火警2移工亡 一人為懷孕7月孕婦
|地方宜蘭蘇澳一處民宅昨(22)日發生火警,造成2名印尼籍移工不幸罹難,其中一人懷有7個月身孕。今天上午警消回到現場調查起火原因,初步了解起火點在一樓,有大量的電動機車在充電,是否就是起火原因還有待釐清。
-
南韓生育治療產業蓬勃發展 BBC:低生育率造就產婦高齡化
|全球南韓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甚至出生率直到去(2024)年才終結連9年下滑趨勢出現小幅回升。不過近年當地生育治療產業卻蓬勃發展,首爾甚至每6名新生兒就有1名透過人工受孕誕生。BBC報導指出,多數南韓民眾年輕時,因長時間工作與經濟壓力,無法負擔生養兒女費用;等到終於有能力養育孩子時,卻又因年紀等問題而容易出現生育障礙,必須藉由治療來幫助懷孕。
-
誤以為懷孕有月經或夢遺定期發生 近6成國小高年級生性知識不及格
|文教科技台灣性平教育協會與兒盟今(8)日公布「全面性教育現況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全台近6成學童性知識不及格,例如誤以為「懷孕會有月經」或「夢遺會定期發生」等。此外,有近半數學童稱學校教的內容已忘光,主要靠Google學習性知識。調查同時指出,家長對「性」的態度與溝通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性觀念。
-
網拍二手托腹帶恐觸法 無合法證照販售最高罰百萬
|生活許多懷孕婦女為了減輕孕期肚子太重的負擔常會使用托腹帶,但是產後用不到後不少人上網拍賣。對此衛生局提醒,托腹帶屬於醫療器材,跟OK繃、耳溫槍、口罩一樣,得有合法證照或取得相關資格才能銷售,一般人隨意上網賣被查獲,可能面臨3萬到100萬元罰鍰。
-
多名台大醫護理師控主管霸凌 院方調查結果皆「不成立」惹議
|社會職場霸凌事件頻傳,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上午在朝野立委陪同下共同召開記者會,揭露台大醫院兒科病房主管涉及懷孕歧視及職場霸凌,更指出有9名護理師認為自己遭護理長職場霸凌,並在手機群組張貼不雅照嘲諷,但是台大醫院調查後卻以「非故意」、「非出於不當目的」為由認定職場霸凌不成立,引發外界爭議。
-
民團再提事後避孕藥改列指示藥 贊成與反對方看法為何?
|生活「緊急事後避孕藥」是否改列非處方藥、轉為指示藥的爭議已存在多年。近日有立委及婦女團體再次呼籲衛福部開放事後避孕藥為指示藥,讓民眾可自行到藥局購買。事後避孕藥為何遲未改列指示藥?全球哪些國家已列?
-
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10年增18% 醫:避孕、懷孕、更年期皆影響
|生活過去10年來台灣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18%;2023年每天有超過40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乳癌的5倍。台灣女人連線持續倡議,重視心血管健康的男女差異,避免誤診或延誤治療,影響女性健康及生命。
-
「事後避孕藥」欲改做免醫生開藥單? 醫界反對
|事後避孕藥仔,目前國內猶是愛有醫師開藥單,才會使提。毋過婦女團體認為,確保查某生育自主權,應該開放會使去藥局買;醫界反對。針對無仝意見,衛福部表示,明仔載(3/6)就會開會討論,希望揣出共識。(新聞標題、導言為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