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 
                            川普:韓晶片關稅將不遜於台 學者指台灣技術更佳樂觀看待|產經昨天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會面,隨即韓方宣布敲定關稅稅率,更特別提及,半導體關稅將不會比台灣高,引發關注。學者分析,台灣、南韓雙方算是各有所長,台灣在晶圓代工的良率方面,大概有領先半年,不過在記憶體方面南韓是全球第一,但良率才是先進製程的重點,台灣不用擔心因為稅率差異、被南韓超越。 
- 
                            3企業代表出席APEC 盼提升台灣ICT產業發展|產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9日抵達韓國APEC,第一站抵達企業高峰論壇發表演說,慶州也升級維安,一早就發佈公共安全警示簡訊,嚴控周邊交通。另一邊,台灣代表團則有3位企業代表,包含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及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參加企業高峰論壇。談及這回對於APEC的期待,國貿署則強調要發揮台灣在半導體方面優勢,提高國際能見度,讓整個ICT產業發展更有利。 
- 
                            我APEC代表林信義抵南韓 推銷台灣半導體、AI盼引外資|產經2025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將在南韓慶州登場,我國領袖代表林信義在今(28)日下午抵達下塌飯店,受到僑胞熱烈歡迎,林信義強調台灣強項是半導體、AI,希望能夠推銷台灣,除了吸引投資也要與各國交流。這次APEC重點,30日我方將召開雙部長記者會,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與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將說明台美關稅談判議題,緊接著還有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要在場邊會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發表演說,與會各國也將舉行經濟領袖會議。 
- 
                            川普亞洲行將會晤高市早苗 APEC峰會擬見習近平|全球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從這個週末開始,展開為期1個多星期的亞洲之行,除了出席在馬來西亞的東協高峰會,也將到日本會見剛出爐的首相高市早苗,之後將轉往韓國參加亞太經合會的高峰會,預計屆時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除了近來引發全球關注的高科技與農產品經貿議題,面對記者追問是否擔憂中國會在2027年對台灣動武,川普認為,以美國的軍事與經貿實力,中國不會願意把事情搞砸。 
- 
                            半導體供應商赴鳳凰城設點 外派人員面臨生活適應等挑戰|產經有人以「到鳳凰城蓋竹科」來形容台灣半導體產業供應商在美國建立聚落,但實際走訪鳳凰城可以發現,異地設點建廠絕對不是複製竹科經驗那麼簡單,除了硬體建設之外,外派家庭的子女教育、生活適應與稅務全都是挑戰,另外說變就變的美國政策,更讓不少台商頭痛。 
- 
                            因應AI發展半導體擴廠 中科后里園區轉型提出環差|產經為了因應AI發展,中部科學園區后里園區規劃轉型,提出第4次環境差異分析報告送審,其中用電量將為原來的2倍,另外溫室氣體排放也隨著用電量增加而提高,開發單位承諾會以總量管制進行控管。 
- 
                            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 方法與對全球供應鏈影響一次看|全球中國日前宣布自12月起擴大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全球相關產品只要含有超過0.1%中國稀土成分,或在生產過程使用中國稀土技術者,出口前都須向中國申請許可;同時禁止出口任何用於軍事裝備的材料。中國稀土管制新規內容為何?對台灣、全球有何影響?中國稀土量占全球多少? 
- 
                            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 經長:半導體直接影響有限|產經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引發外界擔憂,半導體產業也會受到衝擊,經濟部長龔明鑫今(13)日在立院備詢回應,預估影響有限。因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稀土材料從中國進口比重低,直接影響有限,政府還在觀察其他潛在影響。由於中國管制的稀土涉及永磁材料,也是高速馬達的關鍵原料,對無人機產業的影響會比較明顯。 
- 
                            美鳳凰城慶祝我雙十國慶 7千人到場參與|全球美國鳳凰城與台灣互動熱絡,一場慶祝雙十國慶活動吸引7000人到場參加,鳳凰城市長在接受公視訪問時表示,未來鳳凰城醫院還會有在台灣培訓且會說華語的醫生,提供醫療服務。而在半導體之外,台灣AI與智慧醫療產業也在探路,一旦台北與鳳凰城直飛航線開通後,往來還會更密切。 
- 
                            賴總統雙十演說 肯定半導體等產業經濟成果|今仔日是雙十國慶,總統賴清德發表上任後第二改的國慶文告。經濟方面賴總統肯定臺灣半導體等產業𤆬頭,創造真好的經濟表現。抑若受關注的兩岸議題,賴總統共中國喊話愛共同維護臺海和平,放棄以武力威脅臺灣。(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