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接管安世踢鐵板 引發中低階晶片供應鏈震盪
荷蘭和中國的中低階晶片大戰「安世之亂」,19日出現降溫契機。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造成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混亂的源頭和責任在荷方,荷方主動暫停行政令,中方表示歡迎。」
荷蘭當局9月30日因擔心技術外流,下令安世半導體及旗下所有子公司等全球30個事業體,1年內不得對資產、智財權和人員等做任何調整,形同取得控制權1年。
10月1日,荷蘭企業法庭進一步裁決暫停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創始人在安世職務,並將股權委託第三方管理,引來中國隨即接管中國境內生產權,不聽荷蘭端出貨安排,引發全球供應鏈大亂。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李星分析,「荷蘭人以為他們控制了安世,但控制的只是一棟行政大樓、管理大樓,真正的70%的晶片組裝與封裝都在東莞,所以他們(荷蘭)這麼做後,中國政府就決定東莞不再執行安世的命令、不出口了,不出口的話,德國汽車產業和法國汽車產業就完蛋了。」
中低階晶片用於汽車剎車系統、安全氣囊與電動車窗等,雖然便宜,但缺貨可是會迫使車廠減量、放無薪假。如今荷中雖暫時休兵,但中方強調,法院必須收回錯誤裁判,確保聞泰科技的合法控股權。
李星指出,「目前在晶片產業,高階晶片幾乎是由美國、日本、荷蘭、韓國和台灣所掌控,但中低階幾乎都是中國製造,因為勞動力便宜,所以盡量在中國做。」
專家強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近年試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但這回接管安世踢到鐵板,也讓荷方意識仍受中國拿捏。
投顧諮商公司合夥人認為,「你無論去別的哪裡,都不會是首選,可能更昂貴,也可能更難訓練員工,其他地方是否有像中國這樣大量的工程人才?中國實在非常、非常難以取代,但稀土事件和這次安世事件,也讓企業重新思考未來是否需要備選方案。」
目前不清楚聞泰科技是否會就企業法庭的裁決提出上訴,但聞泰科技23日發表聲明,要求安世荷蘭就聞泰擁有的合法控制權與股東權利,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而據報導,荷蘭經濟大臣曾敦促法院迅速行動,以防安世資產被轉移到中國,安世最終控制權誰來掌握,目前仍是未定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