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
-
AI報告預測2027年發展趨勢 可能失控「將人類視為障礙」
|全球人工智慧日新月異,外界對於人工智慧的進展與趨勢,除了樂見其成,也有部分專家抱持著悲觀看法,認為AI將透過學習而衍生出凌駕人類的智慧,人類文明將會被超級AI掌控,最快可能2027年就會發生。專家提醒,在擁抱AI科技同時,也應該同步建立監管機制。
-
-
蛋白質結構預測研究獲化學獎 AI相關發現再獲諾貝爾獎項
|文教科技今(202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來自美國的科學家貝克(David Baker)與英國的科學家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與瓊珀(John Jumper)。貝克透過「計算蛋白質設計」,能幫助製藥、疫苗與奈米材料等用途,哈薩比斯與瓊珀則研發出AI模型,能根據胺基酸序列預測複雜的蛋白質結構。這也是繼物理獎後,諾貝爾獎項再次由AI相關發現獲獎。
-
諾貝爾物理獎表彰機器學習先驅 得主示警AI發展憂喜參半
|文教科技2024年諾貝爾獎物理獎,由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以及有AI教父之稱的加拿大籍科學家辛頓(Geoffrey Hinton)共享殊榮,表彰他們在人工神經網路機器學習領域的開創性發現與發明,也為現代AI人工智慧技術奠定關鍵理論基礎。而今(2024)年物理學獎給機器學習先驅,凸顯諾貝爾獎委員會對跨學科研究的重視,2位得主也對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表達了憂喜參半的看法。
-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出爐 訓練人工神經網路為機器學習奠定基礎
|全球台灣時間今(8)日下午公布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由約翰·霍普菲爾德和傑佛瑞·辛頓共同獲獎,兩人利用物理學工具訓練人工神經網路,為機器學習提供基礎性的發現與發明。「人工神經網路」與AI人工智慧息息相關,今年的獲獎者自1980年代以來,就在人工神經網路方面進行了重要的研究。
-
如何才能贏得諾貝爾獎? 《自然》期刊揭密:95%得主有學術聯繫
|全球2024年諾貝爾獎今(7)日起將陸續揭曉得獎名單。《自然》(NATURE)期刊統計歷屆科學與經濟領域的得獎者資料,發現女性得主比例雖然在2000年後開始上升,但整體而言仍低於5%。若進一步檢視歷屆得主在學術上的關係,可以發現並非來自多樣化的學派,有高達95%獲獎者在學術上都有師承、合作等緊密連結。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70週年 將升級全球最大「大型強子對撞機」
|文教科技今(2024)年是全球最大粒子物理學實驗室「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成立的第70週年。CERN不僅是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的發源地、也擁有全球最大的「大型強子對撞機」,CERN預計在下一個10年中,將大型強子對撞機升級為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更多研究與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