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點名自帶插頭行動電源有風險 為何會自燃?如何避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行動電源自燃案件頻傳,經濟部標準局昨(5)日公告加嚴3大相關檢驗規定,包含邊境抽驗比例提高10倍等;此外也點名市售常見的「附贈插頭」款式行動電源,示警具有使用風險。為何行動電源內的鋰電池會起火?使用自帶插頭的行動電源的危險是什麼?應如何判斷行動電源異常、需汰換?
全台近期出現多起行動電源自燃案件,經濟部標準局繼日前公告召回市售5款、共約8.8萬顆行動電源後,5日進一步舉行記者會,公告邊境抽驗比例提高10倍、後市場查驗等3大檢驗規定;並點名常見自帶AC插頭的行動電源,在設計上具有安全風險。
為何行動電源內的鋰電池會起火?
標準局指出,鋰電池內原本會有一層隔離層將正負極隔開,若隔離層破裂就會導致鋰金屬沉積、正負極接觸,使電流快速上升引發熱失控起火,是鋰電池最常見的起火原因。
標準局綜合企劃組副組長蘇柏昌指出,除未經檢驗的行動電源可能有安全疑慮外,電池老化、撞擊等不當使用狀況也都會產生風險。
標準局強調,現行國家標準是參照國際電工協會提出的IEC 62133進行檢驗,會模擬包含短路、落下、高溫、過度充電、異常操作等使用情境,並檢測機械強度、故障狀態、升溫等。
為什麼自帶插頭的行動電源有風險?
標準局副局長謝翰璋指出,許多民眾為求方便,往往會選購自帶插頭的行動電源,省去多帶轉接頭的麻煩,但該款設計其實是在「實現物理極致」,在狹小的空間中須同時塞入交流電電路、低壓電路與電池芯、AC插座等,因此容易出現散熱問題,「自帶插頭的行動電源是不是風險比較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謝翰璋表示,由於這類產品是近年才出現,標準局正在討論是否要提高相關檢驗標準。
使用行動電源應避免哪些不良習慣?
除選購具有商品檢驗標示的產品外,標準局也提醒民眾,不要在無人看管的情形下為行動電源充電、充完電後最好立即拔除插頭,此外也應避免在高溫潮濕的情況下充放電;若行動電源出現異常膨脹、發熱、破損的情形,就需立即更換。
行動電源如何回收?
標準局提醒,行動電源不可任意丟棄垃圾桶或丟入垃圾車,且必須與其他回收物分開,單獨交給資源回收車。
此外包含連鎖便利商店、量販店、超市、藥妝店等,也都有提供回收電池服務。
李彥穎/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