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高溫
-
聯合國:2.5億人因天災流離失所 非氣候危機製造者卻受害最深
|全球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過去10年來,全球氣候相關災害已導致2.5億人流離失所,相當於每天約有7萬人被迫離開家園。該報告強調,這些流離失所者對氣候危機的「貢獻」微乎其微,卻是受衝擊最嚴重的群體之一,且反覆流離失所情況變得愈來愈普遍。
-
伊拉克戰火及氣候雙重衝擊 烏爾、巴比倫遺跡受威脅
|全球在現今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被譽為人類文明的搖籃。然而,戰爭的破壞以及氣候變遷引發的乾旱、土壤鹽化和地下水位上升,正在加速南部古城烏爾與巴比倫古文明遺址的侵蝕與崩塌。考古學家與文物專家警告,若不立即採取修復與保護行動,這些承載人類早期文明的寶貴遺跡,可能將永遠消失。
-
「風神」最快週日成颱 可能與東北季風有共伴效應
|生活今(2025)年第24號颱風「風神」最快週日(19日)生成,儘管路徑偏南,發布警報的機率低,但天氣分析師示警,颱風外圍環流和今年第一波東北季風將有共伴效應,週日開始會為基隆北海岸和宜蘭帶來豪雨等級以上的連續性降雨;明(18)日晚上開始因為東北季風報到,各地將逐日降溫。
-
研究:極端高溫催人老 危害不輸菸酒
|全球全球暖化讓夏季高溫屢創新高,酷熱不僅可能引發中暑、器官損傷甚至死亡,包括德國、美國和台灣的研究,都顯示熱浪會導致人體細胞受損,進而提早老化,危害程度不下於抽菸和喝酒。專家提醒,要避免長時間曝曬,並透過均衡飲食與運動,提升耐熱力,才能降低風險。
-
熱浪來襲!──勞工、高齡長者如何因應高溫衝擊?【我們的島】
|環境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面對酷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躲進冷氣房,當極端氣候已經成為常態,高齡長者、戶外勞工,這些特別容易受到衝擊的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因應?
-
社福團體「涼伴計畫」 助長者減輕熱危害
|社福人權台灣的夏天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熱,而老年人因為排汗效率較差、對溫度變化較不敏感,特別容易受到高溫衝擊。有社福團體就注意到這個問題,希望藉由相關計畫來幫助高齡長輩減輕熱危害的影響。
-
時序入秋各地仍高溫 環境部試辦「涼適地圖」助避暑
|生活今(6)日是中元節,時序雖然入秋,不過受到東南風影響,各地高溫炎熱就如同夏天一樣,三峽測站測到39.1℃是全台最高,而環境部長彭啟明在臉書貼文,指出環境部正在試辦「抗高溫涼適地圖平台」,部分地區的民眾已經可以就近尋找合適的避暑地點。
-
中颱劍魚往西移動 對台灣無直接影響
|生活最近這幾天氣溫炎熱,各地高溫普遍來到32到36度,今(24)日最高溫則是在三峽,來到39.1度。不過,台南、高雄和屏東等地,午後熱對流影響則出現劇烈降雨,台南安定、善化等多處,則是降下冰雹,而中度颱風目前朝海南島和越南一帶移動,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
-
新北市推「風扇衣」補助 助減低戶外勞動者熱傷害風險
|地方連日高溫,今(22)日最高溫是新北市三峽39.7℃,雙北也出現38℃以上高溫,面對高溫氣候戶外作業的勞工容易有中暑的危害,新北市勞動檢查處正式把「風扇衣」納入補助項目,協助降低戶外高溫工作的風險,也呼籲雇主採購降溫裝備。
-
西班牙熱浪奪千命 政府設「氣候避難所」供避暑
|全球西班牙正面臨日益頻繁且劇烈的熱浪侵襲,2個月內就有1180人死於高溫,遠高於去(2024)年同期的114人。由於多數建築都是不耐熱的老房子,住在裡面的弱勢族群更首當其衝。為了降低衝擊,西班牙政府也設置「氣候避難所」讓民眾免費進入,尋求清涼與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