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
-
-
哈伯太空望遠鏡升空滿35年 多次紀錄珍貴影像
|哈伯太空望遠鏡升空超過35年,儘管近年來陸續有更新、帶著更先進科技的太空望遠鏡在太空和地面觀測浩瀚的宇宙,但哈伯望遠鏡在科學家與天文迷心中,早就確立了無可取代的地位。也因此,哈伯望遠鏡服役的年限,至少還要再延長到2030年或更久。
-
科學家分析K2-18b行星 發現2氣體推測存在微生物
|全球宇宙中是否有像地球一樣具有生命的行星,始終是人類探索外太空的主要目的。科學家近期分析韋伯太空望遠鏡回傳的影像,發現距離地球124光年以外的一顆行星K2-18b,極可能擁有像地球的大氣成分,這些成分只存在於海洋浮游生物和細菌內,這被視為外星球存在著生命跡象的有力證據。
-
小行星2024 YR4危險度降低 撞擊地球機率下修趨近0
|全球2024年底被科學家發現的「2024 YR4小行星」,2月初曾因為判定2032年撞擊地球機率達1.2%,引發天文學界與一般民眾關注。但隨後的觀察更精確地判斷小行星的軌道,預估其撞擊地球的機率已經降到2萬分之一。不過學界還是會持續觀測,希望能更精確了解小行星的大小等資訊。
-
研究冥王星最大衛星「冥衛一」 科學家發現二氧化碳與過氧化氫
|全球美國西南研究院的科學家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線儀器,發現冥王星的最大衛星「冥衛一」,地表除了結冰的水分,還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與過氧化氫,也就是俗稱雙氧水的物質。這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太陽系邊緣的天體形成的過程。
-
太陽系外現「超級木星」 韋伯望遠鏡首捕捉蹤影
|全球尋找太陽系以外其他星系當中的行星,一直是天文學家相當有興趣的領域。但直到2023年,藉著韋伯太空望遠鏡,才首度直接拍攝到一顆行星,然後又經過幾個月的驗證,在日前才首度公開發表。這顆行星位在南半球才看得到的印地安座,距離地球約11.8光年,由於太陽系最大的木星,質量只有它的六分之一,因此這顆行星被通稱為「超級木星」。
-
韋伯望遠鏡回傳最新太空照片 3億光年外2星系交纏如企鵝護蛋
|全球韋伯太空望遠鏡近期回傳令人震懾的天文星體照,距離地球60億光年的南半球星座巨爵座中的巨大質量黑洞,在前方星系的重力場作用下,折射出宛如璀璨寶石的漂亮光點。另外,距離地球3.26億光年的長蛇座,則有2個交纏的旋轉星系「Arp 142」,外型就像企鵝守護著蛋。
-
韋伯望遠鏡發現已知最古老星系 可追溯至135億年前
|全球韋伯望遠鏡發現一個目前已知最早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炸後約2億9000萬年時就存在。由於這個星系比原先預測的更明亮、質量更大,科學家認為宇宙早期星系的成長速度可能比預期的更快。
-
來自深空的橘貓影片 NASA遠程光通訊傳輸成功
|文教科技美國太空總署NASA 10月發射神靈星無人太空探測器,11日收到回傳的影像,內容是一隻橘貓追著光點跑。原來這是NASA雷射通訊系統的傳輸測試,這也是NASA第一次傳輸深太空的動態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