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
發射火箭送NASA衛星至火星 貝佐斯太空公司成功回收推進器
|文教科技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在美東時間13日成功發射了巨型軌道火箭「新葛倫號」,將2顆NASA衛星送往火星,要進行長達22個月的火星探測,還成功回收了推進器。這是「藍色起源」第1次成功回收推進器,同樣是太空公司「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第1時間也在社群平台「X」發文祝賀。
-
美政府停擺限制太空發射時段 台福衛八號「齊柏林衛星」升空再延期
|文教科技國家太空中心宣布,原定將於美國時間10日上午發射的福衛八號齊柏林衛星將延期,原因為美國聯邦航空署疑受美國政府停擺影響,進而限制商業太空發射時間,僅能在晚間10時至隔日凌晨6時進行。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福衛八號系統設計的固定發射時間為上午,無法配合規定改至夜間發射。
-
歐洲太空總署研發新型火箭 可回收再利用
|全球歐洲太空總署宣布,將與義大利航太公司合作,研發可回收再利用的火箭推進器。ESA公開的構想圖顯示,新火箭外型和美國 SpaceX 的「星艦」非常相似。未來不只第1節推進器要能回收,連把衛星送入軌道的第2節火箭,也要達到相同功能。
-
「福爾摩沙八號」星系 第一粒衛星送往美國整備
|台語新聞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是台灣頭一个自製的衛星星系,計共有8粒的光學遙測衛星,頭一粒衛星早起在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準備要送去美國,按算會在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賴清德總統早起表示,這顆衛星號名叫做「齊柏林衛星」,望會當親像導演仝款,透過鏡頭讓世界「看見台灣」。 (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雲林海堤遭丟逾30太空包 環局調監視器追查
|地方雲林縣四湖鄉萡仔寮海堤是許多民眾與遊客前往欣賞夕陽熱門景點,但近期海堤旁卻被堆置30多包太空包,經查其中包括廢磚瓦、水泥塊、木板、碎玻璃等營建混合廢棄物。對此雲林縣環保局表示,已調閱周邊監視設備追查中。
-
美太空人候選者首次女多於男 可能誕生首位登陸火星人類
|全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新一批的太空人候選名單,10人當中有6名是女性,是史上首次女多於男的情況。此外,NASA還透露阿提米絲2號登月計畫時間表,有可能提前到2026年2月。NASA強調這項花費930億美元打造的太空任務,和1969年的阿波羅登月計畫,最大的不同是廣邀民間參與,而這股月球經濟效應將讓美國財政部獲得3倍的進帳。
-
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 清大跨國研究登權威期刊
|文教科技目前已知的黑洞主要分為「小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始終缺乏直接觀測證據,被視為黑洞演化中關鍵的失落一環。清大天文所江國興教授帶領的國際團隊,發現一個罕見的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的《天文物理期刊》,更登上美國太空總署官網,NASA還特別製作科普影片。
-
拚搶先「重返月球」 美全面禁止中國公民參與NASA計畫
|全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期宣布,禁止在美國持有效簽證的中國公民參與所有NASA太空計劃,以確保該機構安全,NASA並強調,美國正處於第2次太空競賽。《衛報》報導指出,美中兩國不僅正在競爭新一輪的太空人登月任務,也都希望能成為首個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
-
NASA月球任務開放「把名字送上太空」 參與者可獲專屬登機證
|全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阿提米絲二號(Artemis II)任務,預計將於2026年4月前繞行月球10天。NASA日前發布資訊,邀請全球民眾一同參與這項任務,只要在NASA官網完成登錄,就能讓名字被存入送上太空的SD記憶卡,參加者還可獲得專屬的電子版「阿提米絲二號登機證」。
-
經濟與國安雙重壓力 歐洲加速太空布局
|全球從科學研究到國防安全以及民生經濟,地球軌道上的衛星顯得愈來愈重要,需求量也翻倍成長。歐洲為了在太空競爭當中取得一席之地,近來加速開發位於歐陸境內的太空發射場。而位處高緯度、人跡罕至的北極圈附近,就成為相關國家太空機構的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