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心
-
太空人登月計畫 船艙裡外輻射問題首要面對
|文教科技未來女性太空人登陸月球,並在太空中長時間執行任務下,如何防護太空輻射線,是當前美歐重返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最需要面對的問題。團隊正透過之前跟隨獵戶星號太空船出任務的假太空人,要尋找答案。
-
「科學家的秘密基地」展覽 互動學習科普新知
|文教科技國家實驗研究院與國家太空中心和科教館合作,舉辦長達3年的「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普展,藉由互動式展覽,對國家級研究單位的工作有初步認識,從中學習基本的科學知識。
-
太空中心改制行政法人 3年招募300人才打造太空產業鏈
|文教科技今(2023)年1月開始,國家太空中心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直接隸屬國科會。今(6)日揭牌,蔡總統出席並表示,改制是推動太空產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未來會和民間攜手打造強韌的太空產業國家隊。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宣告,未來3年會招攬300位各領域人才。
-
登月火箭阿提米絲1號引擎問題 燃料外洩任務延期
|全球新一代登月火箭阿提米絲1號登月任務暫緩,因為最後一刻出現一連串問題。目前新訂的發射時間將是9月2日星期五,但仍取決於修復情況,甚至可能延至9月中旬出發。
-
水火箭賽推科普兼帶動觀光 冠軍11月進軍國際賽
|文教科技上個月10日,台灣第一枚「類衛星」載具火箭,在屏東旭海成功發射。太空中心最近也在旭海首度舉行「全國水火箭」賽事,希望帶動火箭觀光。今(18)日決賽,南投國小過關斬將奪冠,11月將代表台灣到越南參加國際總決賽。
-
台灣第2顆自製衛星「獵風者」 可有效掌握颱風發展
|文教科技國內發展低軌衛星的技術,又向前邁一大步。為了有效掌握颱風的發展過程,科技發展首顆海面風場觀測衛星「獵風者」,宣布正式組裝完成。透過掌握海面反射的GPS訊號,來推測颱風強度等資訊,做好氣象掌握。科技部強調,這顆衛星預計在年底前,完成運送前審查會議,最快明年第1季發射升空。
-
台灣進入太空元年,產業面臨哪些挑戰?【獨立特派員】
|產經台灣今年一月施行太空發展法,國家太空中心在位階及預算都大幅提升的狀況下,預計要一年發射一顆衛星,搶食太空經濟大餅。不過國際廠商已經搶占先機的市場,台灣往往只能做低利潤的零組件代工,搶進太空產業商機,台灣的優勢是已經很強的製造業供應鏈,但能不能利用太空國家隊的練功機會,發展出通訊衛星的整合及應用能力,將是未來十年台灣太空產業的挑戰。
-
競逐太空商機 高教培育、銜接產業成關鍵
|產經太空產業領域是全球競爭新藍海,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台灣這幾年陸續完成《太空發展法》,並讓太空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特別點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比方說,肩負太空發展最主要任務的太空中心,目前人員編制只有200多人,而且再過幾年,還要面臨一波退休潮,勢必要找尋更多專業人才。而全台第一個成立太空系學士班的中央大學,也陸續參與國際型的衛星研發計畫。
-
-
屏東旭海火箭發射場 5/4進行首次火箭發射任務
|文教科技位於屏東旭海的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今年初啟用,原預計明(3)日上午將進行第一個火箭發射任務,但因天候不佳,發射任務延後至5月4日。此次第一個使用發射場的團隊就是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預計將發射雙節火箭HTTP-3A的第二節火箭,這也是台灣第一次完全合法且通過審查的火箭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