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
-
4年前地方公投過關 竹市廢污水自治條例創全台首例
|地方為了守護飲用水與灌溉水源健康,新竹市廢水及污水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將在明(20)日公布、22日生效,這也是全國首例,環境部表示樂見,指出部分地方縣市透過加嚴管制標準,來管制近20個水體的水質,並呼籲中度污染以上的河段,地方政府也可進一步總量管制。
-
得子口溪氨氮濃度高 宜縣府將限制養豬業者排放量
|環境宜蘭的得子口溪因上游養豬場和家庭污廢水排放,導致氨氮濃度居高不下,是全縣污染最嚴重的河川。縣政府為解決氨氮問題,近期預告公告「宜蘭縣得子口溪放流水標準」草案,分階段限制養豬業者的氨氮排放量,希望促使業者改善水污染防治設備,預計年底正式公告實施。
-
擬取消排放溫室氣體限制 美環保署稱排放無害人體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在二度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對於環境政策又有重大變動。美國環保署宣布,更以排放溫室氣體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等理由,將取消車輛、發電廠和其他行業的所有排放限制。環保人士批評,川普政府完全否認了氣候變遷影響,而這些災害正在美國和全世界發生中。
-
每年可在深海儲存6500萬噸碳 南冰洋浮游生物成減緩暖化要角
|環境海洋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暖化的重要功能,其中南冰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就佔了全球海洋的40%。最新研究發現,生活在南冰洋的橈足類浮游生物,會在深海中燃燒體內儲存脂肪以度過冬天,每年可藉此將6500萬噸碳運送到至少500公尺深的海中儲存,是南冰洋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
-
控新園某豆腐廠污染水質、空氣 居民赴台東議會陳情
|地方台東市新園里一家豆腐工廠疑似長期排放污水,排放到灌溉周邊100多甲農田的溝渠,造成空氣和水質污染,時間長達6年。附近居民曾經向環保局檢舉但後來只有輕罰,最近又疑似排放污水,里民發起抗議到台東縣議會陳情,要求議會監督縣府並查明真相。
-
彰化秀水「石笱排水」一片粉紅 業者:放流水符標準
|地方彰化秀水鄉有一條「石笱排水」,昨(19)日河面是一片紅,民眾懷疑有工廠偷排污水卻無人聞問,環保局前往採樣,確認是旁邊一家染整工廠所為,但今(20)日依舊有排放的情況。業者強調,都是符合水質標準的放流水;環保局則說,送驗若超標就會開罰。
-
研究:碳預算3年內耗盡 恐難實現《巴黎氣候協定》
|全球歐洲熱浪來襲,英國倫敦週末的最高溫預估高達32℃。因為氣候變遷全球各地都受到影響,而根據科學家在期刊上的報告顯示,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下了歷史新高,因此地球的碳預算將在未來3年內耗盡,而這使得《巴黎氣候協定》要把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1.5℃內的希望變得渺茫。
-
民團籲菜單、蔬果標示碳足跡 盼助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
|生活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農牧業,食物其實也有環境成本,為此民間團體希望推動超市蔬果與餐廳菜單標示碳足跡,讓消費者「看得見」,選擇低碳產品。環境部表示,目前推動「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核定標示及管理辦法」,市面上約400件食品食材有碳標籤證書。
-
去年總碳排較基準年減4.48% 能源部門排放量最高
|環境環境部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指出國內2023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相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48%,不過這其中能源部門的排放雖然比前一年減少,但相對於基準年則是上升1.1%。近期因核電退場導致火力全開,是否導致碳排增加?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備用機組使用時間有限制,碳排不至於增加。
-
智利培育新品種水稻 節水抗旱、減少70%甲烷排放
|全球智利持續15年乾旱,水資源緊張讓農業步步為艱,但最近在這片乾裂土地,長出金黃飽滿的稻穗。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一種「氣候智慧型水稻」,不僅能在寒冷乾燥的環境中茁壯生長,還大幅減少用水與甲烷排放。當地農民期盼,這項技術不只改變智利,也能為其他飽受氣候變遷之苦的糧食產區帶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