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民團籲菜單、蔬果標示碳足跡 盼助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農牧業,食物其實也有環境成本,為此民間團體希望推動超市蔬果與餐廳菜單標示碳足跡,讓消費者「看得見」,選擇低碳產品。環境部表示,目前推動「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核定標示及管理辦法」,市面上約400件食品食材有碳標籤證書。

大口吃肉補充蛋白質,但飼養牲畜會製造污染及排放溫室氣體。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近四分之一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農牧業,我們吃的肉排碳量如何呢?目前市面上有的豬肉標示600克碳足跡4公斤,也有標示1公斤排36.9公斤碳,一下子公克、一下子公斤,讓消費者霧煞煞。

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理事長張祐銓指出,「消費者在直覺上其實不容易馬上去判斷出這個是低碳的產品,這個是比較可惜的。」

民間團體希望政府可以推動統一的標示單位,讓消費者好辨識。

另外民間團體也指出,統計顯示飲食只佔國內碳排2%,但實際應該達12%,就算肉品是進口也應該把在肉品從原料到廢棄過程的碳排都納進來。

週一無肉日平台秘書長張家珮指出,「國內的冷鏈運輸或甚至到販售的時候都會需要用到冷凍庫跟冰箱,我們在台灣的整體的飲食碳排是嚴重的被低估。」

民間團體希望儘速推動超市蔬果與餐廳菜單的碳足跡標示制度,讓民眾在日常飲食中可做出更低碳更健康的選擇。

環境部表示,今(2025)年3月已經公告「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核定標示及管理辦法」,鼓勵業者自願揭露,截至目前已有674件碳標籤證書,其中食品類與農業食材類有400件。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