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
-
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 稻草轉化可發電燃料顆粒
|環境根據主計處綠色國民所得帳統計,稻草年平均產量約167萬公噸,稻殼有65萬噸,是國內最大宗的農作生產剩餘資源。各界為了讓農業資源有效去化,努力讓稻殼和稻米再度轉化成有用的資材。
-
美首推海岸波浪能發電計畫 以海浪運動轉化機械能
|全球美國首個海岸波浪能發電計畫在洛杉磯港正式啟動,儘管這種發電方式與川普能源主張不同調,但因為是開發海洋能源新的嘗試,加上特有的風浪防護機制,也引發美國媒體的關注與討論,未來包括台灣、葡萄牙和印度都有類似試驗。
-
3機組停機影響供電 今翡翠水庫等水力發電加入支援
|生活興達電廠與林口電廠共3部機組停機中,影響供電,昨(17)日晚間夜尖峰的備轉容量率跌破6%、下探4%,亮起供電警戒的橘燈,台電表示,今(18)日已經調度包括翡翠水庫在內的水力發電加入支援,今夜備轉容量率應可回歸6%以上,林口電廠的故障機組,預計下週修復。
-
-
興達電廠災後供電危機? 經長龔明鑫:絕不會分區限電
|社會目前興達電廠正從燃煤轉型為燃氣發電,原本燃煤1號、2號機組已經除役,3號、4號機組轉為備用,新增的燃氣1號和2號機組還沒有正式商用,1號機從6月開始已經接受調度,2號機還處於試運轉階段。這次大火,造成燃氣1號、2號機都停機,對發電是否會造成影響,經濟部長龔明鑫今(11)日強調,絕對不會出現分區限電的狀況。而這起事故也引起各界關注機組的安全性及風險。
-
台東縣府重申不支持風電 屬意地熱發電及小水力
|地方能源開發爭議不斷,在台東縣今(2025)年有業者要推動從南到北興建風力發電機,由於可能會破壞環境,遭到民眾抗議。台東縣政府在今(27)日舉行的台東綠能論壇再次表態不支持風電立場,強調用6成的地熱發電加上4成的小水力發電,未來朝向自己發電自己用,並克服技術,讓民眾安心發電帶來的地質變化疑慮。
-
光電板回收潮,台灣準備好了嗎?【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風來襲,吹掀不少太陽能光電板,產生大量光電板廢棄物,也加快了台灣光電板回收潮的出現時程,這些光電廢棄物可以回收嗎?怎麼做呢?我們現有的回收量和技術能有辦法解決嗎?
-
蘇澳港首設商港波浪發電試驗場 波浪能是什麼?發展現況為何?
|產經台灣港務公司日前宣布,在蘇澳港辦理「波浪發電試驗場域招租案」,為全台首度釋出商港作為試驗場域,目前其中一區已有能源公司進駐。波浪能發電是什麼?有哪些不同類型?目前國際與台灣研發現況如何?
-
西藏最大水壩7月動工 完工後或將牽動下游印度孟加拉
|全球中國耗資1370億美元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工程,今(2025)年7月下旬正式動工。這個全球最大的水壩工程,完工之後產出的年發電量為3000億度,比現今全球最大水電站三峽大壩還要多3倍。不過對於更下游的印度和孟加拉來說,這個超級大壩未來建成後帶來的水利、氣候與生態等衝擊,將可能引發新一波的地緣政治磨擦。
-
核三重紡公投案開票中 同意大大領先無同意
|核三重啟公投下午四點截止票,目前持續開票中。稍早在「六點五十分」的計票,「同意票」雖然比「不同意票」多很多,可是恐怕很難達到通過門檻、是500萬0523票」,咱國內核電廠的歷史,會當對1960年代講起,今仔日的主角核三廠,是民國73年、74年正式商轉的。營運40年發電累計超過、5700億度電。毋過也捌發生放射性廢水洩露、失電的事件。來看核三廠這40年來的經歷。 [[畫面來源:台影新聞史料in]